一叶落天下暮——读爱伦坡小说《人群中的人》.docx

一叶落天下暮——读爱伦坡小说《人群中的人》.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文学经典(H)论文王君仪3140105233

题目 一叶落,天下暮——读爱伦坡小说《人群中的人》

姓名与学号王君仪3140105233

指导教师潘一禾老师

年级与专业竺可桢学院人文社科实验班1403

一叶落,天下暮

——读爱伦坡小说《人群中的人》

摘要:小说《人群中的人》运用“侦探小说”式的开端发展,刻画了一个繁忙而不安的社会,以及人群中格格不入的老人。爱伦坡通过“我”不断的追踪尾随将悬疑气氛步步引向高潮,达成了他写作风格中一贯的惊人效果。他以一个老人的举动映射出时代的孤独苍凉,揭示了在当时已逐步形成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的精神荒原;同时担当了一个作家对于大众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孤独终极关怀预见性效果

故事梗概:秋日下午,我在伦敦街旁的咖啡厅观察形形色色的行人。我注意到有条有理的上等人、扒手、赌徒和骗子、犹太商贩、质朴的年轻姑娘和风尘女子与酒鬼等等。夜色加深,我被一位老人所吸引,他看起来矛盾而恐惧、仿佛魔鬼。我跟从他前行,到达无数繁华拥挤的街区,老人以强硬姿态挤开每一个人,却同时始终紧张不安,试图融入人群而不得。最终我们回到了出发的原点,我终于得出结论:老人拒绝孤独,他是人群中的人。

“不幸起因于不能承受孤独。”《人群中的人》小说一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抛出了拉布吕耶尔的这样一句话。芸芸众生纷纷扰扰熙熙攘攘,然而人群中是否还有人?人群究竟是“人”还是“群”?《人群中的人》让“我”的眼从群到人,由侦探式的研究观察望向极富预见性的人文关怀,气氛一步步走高,终于文末处炸响惊雷。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爱伦坡作为十九世纪的一名天才,预言出了现代人群内心的精神荒原,并不幸一语成谶,使得这篇小说虽不能称之为其最具风味的代表作,也能在其文艺之硕果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侦探小说式的开端渐进

故事虽以四处疾走的老人为主要描写对象,但却以“我”坐在伦敦咖啡厅观察道路上的行人拉开序幕,并随后花费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描绘繁华路上的种种人群。“我”“饶有兴趣地注视那形形色色的身姿、服饰、神态、步法、面容以及那些脸上的表情”,并“在特殊的精神状态下,从一张脸上读出一部长长的历史”:

精明正派的上等人、扒手、赌徒和酒鬼、质朴的年轻姑娘、风尘女子等等。

一卷浓墨重彩的浮世绘就此展开,人群中的人们似乎心满意足、有礼有节但又不乏一部分人在“姿态中透出不安”,“仿佛他们在摩肩擦背的人流中感到寂寞”。占据全篇半片天下的白描—推理并非缛节,而在于描摹出市井之间普遍的生活状态。作者的笔端随着“我”的眼与脑遍历大街和小巷、精英贵胄与贩夫走卒,使得写作背景倏忽间如楚天千里般寥廓开来。人群中的人,首先是被定义在人群之中,他可能是人群的特写、缩影。由此,一种繁忙庸碌而又实际上人人平行移动、从无真正交集的社会氛围得以烘托,令读者简直能够侧耳倾听人群的嘈杂声与机器的轰鸣声。

处于一种奇妙精神状态的“我”辨认行人的身份的举动,不由得令人想起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坐在窗边向好友华生一一指出过路者的生平的情节。不仅如此,后文中“我”对老人大感兴趣,走出咖啡店加以跟踪。这些小说情节的安排无异于侦探推理类作品的情节发展,然而当然本篇小说并非推理小说。爱伦·坡的这种最符合读者心理需求的写法,在字里行间中加入观察、想象和推理,体现了其对于逻辑推理的重视和驾轻就熟的运用1,将读者不知不觉间引入铺垫后的高潮;同时,完善了“我”作为一个不完全视角所具有的局限性,较为科学而精准的刻画出当时的社会环境,以“我”区区一叶的力量,管中窥豹,探得整个秋天的痕迹。“我”对老人的追踪成为了贯穿文章后半篇的线索,也间接说明,无所事事的“我”只是观察、只是追寻,难道“我”与那老人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当“我”最终发现老人来往奔走的原因实是不堪孤独折磨的时候,读者心中难免会腾起种种失落、震惊、扼腕叹息。如若缺少了前文通过侦探的眼光脚步步步深入,层层蓄势,这番惊诧恐怕就会少了很多。

二. 悬疑氛围的累加

“我”在同时携带钻石和匕首的老人脸上看出了“一大堆混乱而矛盾的概念:谨慎、吝啬、贪婪、沉着、怨恨、凶残、得意、快乐、紧张、过分的恐惧——极度的绝望。”老人本身就具有哥特式的阴霾与疑点重重:他的面部肖似魔鬼,衣着脏乱但质地优良,是矛盾的聚合体;他行走在人群中间却不能融合,孤僻阴暗

1朱振武《爱伦·坡研究》第73页

使人望之生畏并产生遐思:他是谁?他来自哪里?他要去向何方?他的目的何在?其人物形象是恐怖氛围的第一笔,如同《厄舍府的倒塌》中的厄舍两兄妹,生硬紧张,与世俗环境格格不入。

“我”随他穿越过形形色色、档次不一的地域:大道—横街—人声鼎沸的广场—偏僻的小街—热闹的大商业区—无人行走的小巷—大剧院—城市的边缘、廉价酒店—最繁华的市中心,也即我跟从他环饶城市一个大圈又回到起点。圆圈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