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VIP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简单概述阐述文章的主题或内容,突出核心观点,简洁明了示例《明朝盛世图鉴》的作者通过对明朝盛世的描绘,对中国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索2逻辑清晰逻辑分明地展示文章的逻辑推理,避免跳跃或混乱的概念示例这篇文章首先通过列举中国古代的诸多盛世来进行论证,接着阐述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和文化价值,最后进一步揭示其对全球历史的影响3字数控制不超过150字,保证信息的连贯性和准确性示例本文主要通过对清朝时期的对比分析,探讨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同步练习

1.宁波保国寺《寺志》记载,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于灵山,后舍宅为寺,初名灵山寺。唐武宗会昌年间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唐僖宗广明元年复寺,并赐名为保国寺。该寺的由来与毁建反映了()

A.佛教在中国完成了本土化 B.佛教与儒家文化相互融合

C.佛教融入中国的曲折历程 D.中国文化对外辐射力增强

2.公元前4世纪以来,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朝鲜在汉字基础上创立本国文字谚文;隋唐以后,儒学传入朝鲜成为官学;始建于14世纪的景福宫是朝鲜王朝的王宫,它的结构和样式是中国皇宫的翻版。材料说明()

A.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辐射和传播

B.朝鲜文化与中华文化本质上的趋同

C.外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动力

D.中华文化回馈朝鲜文化的文化现象

3.1920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北京、广州、上海、长沙、唐山、哈尔滨等地的工人高呼“劳工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举行了纪念活动,参加人数达五六万。工人阶级的活动说明()

A.显示了工人阶级开始觉醒 B.共产党指导了活动的开展

C.南京临时政府的政治民主 D.思想力量转化为现实力量

4.中国士人惊觉“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并逐步接受“以强弱定文野”的观念,从长期自以为是天朝上国到承认自己成了边缘的野蛮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这一现象首次显现于()

A.明末士大夫与欧洲传教士接触交流时

B.乾隆年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时

C.鸦片战争之后“开眼看世界”的情状中

D.晚清政府洋务派推行的洋务新政期间

5.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印度羯若鞠阇国和波里夜呾国国王,“吠奢(舍)种也”;邬阇衍那、掷枳陀国和摩醯湿伐罗补罗国国王,“婆罗门种也”;秣底补罗国、信度国国王,“戍(首)陀罗种也”。高级种姓下降为农为工的记载也不在少数。这表明()

A.玄奘著作的记载违背历史史实

B.七世纪时印度种姓制度已解体

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有所变化

D.佛教产生冲击了印度种姓制度

6.中华文化是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和发展的,以农为本,并经过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与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从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材料论述的是中华文化起源与发展的()

A.本土性 B.开放性 C.包容性 D.封闭性

7.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晋国内部纷争中失败,中行寅因此怪罪太祝祭祀用的牺牲不肥美且斋戒不敬,太祝则认为中行寅不修德义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太祝的观点()

A.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 B.质疑了祭祀功用

C.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 D.否定了君权神授

8.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7-10世纪,日本确定了中央集权制、新的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等;朝鲜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为十道,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推动这些演进的原因中不包括()

A.先进人物的改革推动 B.中华文化的辐射传播

C.海上丝路的成功开辟 D.本族文化的融合吸纳

9.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

B.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

C.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D.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足宣扬国威

10.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讨论问题是在肯定“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尊无二上”的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的,故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这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A.提出建立民主政治 B.未摆脱时代的局限

C.主张天人合一 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11.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2.18世纪,法国的伏尔泰、英国的奥利弗·哥尔德史密斯、德国的莱布尼茨等都在自己的不同著作中介绍中国儒家的仁政和德治,宣扬仁政和德治下君主专制权力实施的榜样,倡导君主不以君权神授而要以道德和民生为准绳。据此可见()

A.启蒙思想以儒学为借鉴寻求欧洲现代精神

B.仁政和德治均具有超越时空的文化生命力

C.儒家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

D.中华古老文明蕴含着理性与宽厚包容精神

13.某同学以“上海与近代西学东渐”为主题进行课题研究,他选择的最佳研究对象有()

A.商务印书馆、利玛窦

B.《几何原本》、黄道婆

C.同文馆、徐光启

D.公共租界、《新青年》

14.《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