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称呼差异.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研究课题:

英汉称呼语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二、课题设想:

旨在通过师生共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称呼语加以分类和对比,从而进一步探讨中美文化差异。让学生从自己的研究学习活动中深入地了解在不同社

会背景下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和言语称呼方式。该课题下设5个子课题

①亲属称呼语

②姓名

③通用称呼语

④职衔

⑤零称呼语。

三、研究时段:

三个月(2002年3月—5月)

四、人员构成:高一年级英语研究性学习小组及相关指导老师

五、活动方式:

每班成立若干个英语活动小组,每个小组由4—6名有兴趣的学生构成。各个小组自主确定研究的子课题,然后各自制订出相应的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

六、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资源来源:初高中英语教材,校图书室及师生手中各种相关的外文书籍、杂志、报刊,还可以到社会上、网上搜集。)

第二阶段:整理归类。各小组在这一阶段对所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类。

第三阶段:分析总结。各小组的学生自主进行分析研讨,必要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把英汉语中称呼语的差异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就

各子课题得出结论,写了一组小论文,然后组内交流到组际交流。

第四阶段:结题。参照各小组研究学习得出的结论,从整体上、宏观上就英汉称呼语中的中美文化差异作一个总结,并以论文的形式提交出来。

七、论文材料选录(第一阶段)

英汉称呼语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1、引言对于称呼语问题的研究,从60年代起就引起了社会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的关注。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都曾对称呼语问题的研究状况作过概括,并对称呼语的

使用规则和实际情况做了细致的描述。而本文的旨趣仅在于以中学生作为研究者的主体,对

所习得的语言体系中的称呼语作一个整理、分析、总结,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社会

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将英汉称呼语进行分类并逐一分析各自的文化内涵,让我们的研究主体通过亲自研究与体验,能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2、“文化”和“称呼语”的界定文化包括各种显性的或隐性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通过符号的使用而习得

或传授,构成包括人造事物在内的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传统的即由

历史衍生及选择而得的观念,特别是群体紧密相关的价值观念。而“称呼语”就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名称的词语(谛永顺,1985)。它作为“

言语交际和语用单位”(赵英玲,1997)强烈地反映出社会的变异对文化的影响,反映出一定

社会下的人的社会性,文化性(包括知识、信仰、价值观、传统习惯等)。下面将透过这种有限的、变异简单的称呼语,探其文化内涵。

3、英汉称呼语的分类及对比

称呼语是一种相对自由的、独立的语法单位,它有自己独立的使用规则和使用系统。从分析研究中得知,汉语中称呼语的社会因素要比美国称呼语系统中的因素复杂得

多,特别是称呼语的选择与权势,亲疏程度,辈分之间的关系比美国要复杂、深奥得多。但

综合起来,大致可划分为五类:亲属称呼语、直名称呼(姓名)、通用称呼语、职衔和零称呼语。以下逐一对五类称呼语分析对比,探讨其相似又相异的形式下所隐含的文化因素。

3.1亲属称呼语英汉皆有亲属称呼语。但汉语中采用亲属称呼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在现实生活

中,我们发现英语中的亲属称呼语要远少于汉语。例如,英语中的“uncle”,在汉语中有

四种关系:父亲的兄弟(伯父或叔父),母亲的兄弟(舅父),父亲姐妹的丈夫(姑父),母亲姐

妹的丈夫(姨父)。同样“aunt”一词在汉语中也有四种关系。这种一对多的关系可列表如下:爷辈、父辈、同辈、晚辈爷爷外公grandfather

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伯母婶母舅母姑妈姨妈哥哥弟弟堂哥堂弟brother姐姐妹妹堂姐堂妹侄儿外甥nephew

侄女外甥女niece

英语中如此贫乏的亲属称呼语和汉语中名目繁多亲属称呼语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同样是

亲属称呼语,中美却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呢?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其原因主要在于中美

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汉语中的亲属称呼向来区分精细,不仅纵向区分辈分,而且横向区分

男女、长幼、尊卑及血缘的边亲关系。汉语中精细庞杂的称呼系统正是中华民族对于血缘关

系的格外注重这一社会心理的外在表现。汉语中称呼有高低辈分之严格界定,同时长幼有序,兄弟姐妹有别。这是因为明确区分阶、

位的关系,可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地位得以全面细致的

区分。而英语中亲属称呼语既贫乏又松散,没有太大区别,甚至不分男女,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levercatt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