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下试讲课与公开课师生互动活动的比较研究 论文.docx

课堂观察下试讲课与公开课师生互动活动的比较研究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观察下试讲课与公开课师生互动活动的比较研究

摘要:全面还原课堂互动全貌,使教师能以量化的方式验证课堂细节的改进一直是个难点。应用基于FIAS的课堂互动双编码模型,以中学理科试讲课与公开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活动的异同为研究主题,以两次课为载体,对其分别从课堂互动矩阵、动态折线图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从定性定量的角度总结出该理科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活动上所做出的改动,为教育工作者深层次地驾驭课堂,分析课堂教学改进的细节,达到对理科课堂专业性和针对性的观察与对比提供参考。

关键词:弗兰德斯互动系统,公开课,课堂互动改进

引言:公开课是教师展现教师风采,分享优秀教学方法的展示课,在正式公开课前,教师需要经历备课、磨课、试讲课几个阶段,在多次试讲课之后,教师通过接受同行的评议与反思进而改进课堂师生互动设计,以期在最后的正式课中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由于直观的观课并不能客观地分析教师所做的改进是否落在实处,课堂师生互动改变了哪些方面,这时就需要运用量化的数据进一步解读教学过程。本文以弗兰德斯理论为基础,通过传统的10项编码和改进后的基于理科学科的19项编码进行课堂观察,以一节初中理科试讲课和一节正式公开课为研究对象,力求更全面地分析出该名教师在师生互动活动上所做出的改动。

一、基于理科学科的课堂互动双编码分析模型

1.弗兰德斯课堂语言互动系统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InteractionAnalysisSystem,简称FIAS)是一种结构性、定量的课堂分析技术,该方法通过对课堂师生言语活动进行编码,能以量[1]化的数据解读教学过程,进而改进教学活动。它把课堂中师生语言互动的情况分为教师语言、学生语言和无效语言三大类共十个类别,分别用编码1-10来表示。

FIAS采用时间抽样的的方法,每隔3秒钟,观察者记下最能描述教师和班级言语行为种类的相应代码,并按时间顺序记录下来,进行统计分析。这样,一堂课大约800-1000个编码,他们表达着课堂上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每个事件占有一个小的时间片段,这些事件先后接续,连接成一个时间序列。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课堂教学的结构、行为模式和风格倾向等隐藏于课堂背后的规律。

2.双编码分析模型的构建

FIAS采用时间抽样的的方法,每隔3秒钟,观察者记下最能描述教师和班级言语行为种类的相应代码,并按时间顺序记录下来,进行统计分析。这样,一堂课大约800-1000个编码,他们表达着课堂上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每个事件占有一个小的时间片段,这些事件先后接续,连接成一个时间序列。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课堂教学的结构、行为模式和风格倾向等隐藏于课堂背后的规律。但是该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它只分析了教师的一般语言,对于实验、板书、教学媒体与技术的使用则不能很好地体现,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对FIAS进行改进,以期更好地进行课堂观察。2015年,国内学者李红美于提出了基于ARS的课堂互动双编码分析模型,将课堂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进行编码,并将其分布于教师言行和学生言行,此模型不但采用传统的10编码生成分析矩阵,同时将10编码细化为18个编码,更好地还原了课堂的原貌。

基于此,我们尝试将ARS模型借用在理科学科中,删除了与教学无关的两个编码,并把教学中的实验部分纳入课堂互动双编码模型中,将实验部分细化为教师演示实验、技术演示实验与学生操作实验3个环节,分别划分到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应答范畴中,使实验应用具体化,以图更精确反映出实验在课堂互动中的应用情况,从而设计出基于理科学科的课堂互动双编码模型,如图1所示。

图1基于理科学科的课堂互动双编码分析模型图

该编码采用双编码方法,其中19个编码细化教学环节,但在生成分析矩阵时,也采用10个分析编码,从而保留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的语义。按照图1的模型,对19个编码的具体内涵做了阐述,力图给出操作性定义,在课堂编码中,能够清楚分辨出各个行为。

二、基于双编码模型的试讲课与公开课师生互动活动的比较

1.样本分析

本文选取“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初中物理公开课为理科课堂样本,课例内容是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延续,也是流体力学的基础,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实际教学中引用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进行探究式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图2“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教学流程

2.课堂观察和记录

分别对李老师以“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为内容的试讲课和正式课进行录像,对两次课进行反复观察,然后每隔3秒取样一次,按编码系统的规定赋予其代码,依次记录。两节课选取的有效教学时间为42分钟,分别各记录了840个编码。

3.矩阵呈现

对上一步记录的840个编码进行处理,形成了839个“序对”,然后对“序对”出现的频数进行记录,并填写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