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呼吸病学年度进展2021年.docx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2/NUMPAGES2

介入呼吸病学年度进展2021年

近10年来,介入呼吸病学发展迅速,逐渐成为现代呼吸病学中一个成熟的亚专科,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相关科技的发展,各种介入诊疗新技术不断出现,并逐渐应用到以往以传统药物治疗为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极大拓展了介入呼吸病学的应用范围。本文就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介入呼吸病学的新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近10年来,介入呼吸病学发展迅速,逐渐成为现代呼吸病学中一个成熟的亚专科,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相关科技的发展,各种介入诊疗新技术不断出现,并逐渐应用到以往以传统药物治疗为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极大拓展了介入呼吸病学的应用范围。本文就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介入呼吸病学的新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经支气管导航辅助技术

经支气管肺外周病变的诊断仍是目前呼吸介入领域的热点。

超细支气管镜、支气管镜导航(虚拟导航或电磁导航)和径向支气管内超声(R-EBUS)三者的联合应用,极大提高了肺外周病变诊断的阳性率,是现阶段经支气管肺外周病变诊断较理想的方法。支气管镜下经肺实质结节抵达术(bronchoscopictransparenchymalnoduleaccess,BTPNA)的出现,使得经支气管肺外周病变的活检可以不依赖于自然支气管管腔,理论上做到肺外周病变的“全肺抵达”。但即便如此,仍存在诊断率明显低于定位率的现象,临床上对肺外周病变的定位能力及取样能力仍待提高。在此背景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导航辅助技术。

(一)增强透视(augmentedfluoroscopy)技术

增强透视,是利用术前CT图像生成的肺部三维结构图,提取结节的数据,并与实时的透视图像进行匹配,在透视图像上标记出引导路径和活检目标,进而引导活检器械到达靶点。该技术将CT数据和透视图像相融合,因而也被称为“透视融合”技术。通过该技术,一些传统透视无法显示的病灶,也可以在实时透视图像上清晰标注,从而有助于肺外周病变的定位,有望提高诊断率。国外文献报道中的具有增强透视功能的系统主要为LungVison平台(BodyVisionMedicalLTD,RamatHaSharon,以色列),国内目前使用较广泛的是LungPro平台(Bronchus,堃博医疗,中国)。

2021年,Cicenia等[1]发表了第一个关于LungVision平台引导下对肺外周结节进行定位和诊断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5家医疗机构),评估在LungVision平台引导下对肺外周结节进行活检的成功率和诊断率。共有55例患者入组,进行了57次增强透视导航下的活检。结果显示结节定位成功率为93.0%,手术当天的诊断率为75.4%。

但使用该技术仍无法完全解决诊断率低于定位率的问题,很大原因是存在“CT-人体误差”(CT-to-bodydivergence),即图像融合采用的CT影像与术中病变的实际位置存在误差。导致“CT-人体误差”存在的原因有多种,如肺容积差异、患者体位和患者的肌松状态等[2]。术中采用锥形束CT能够提供更理想的接近真实状态的影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这种误差,但仍然不能实现完全精准。2021年,Pritchett[3]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增强透视显示的病灶位置与术中锥形束CT测量的病灶位置之间的平均距离为5.9(2.1~10.0)mm,术前CT到术中病变实际位置的平均误差距离为14.5(2.6~33.0)mm,其中上叶为13.0(2.6~33.0)mm,非上叶为21.9(10.0~29.0)mm。因此,如何解决这种匹配误差可能是相关研究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技术(robot-assistedbronchoscopy)

与传统4.0mm的细支气管镜相比,机器人支气管镜直径更细,能够进入更远端气道,并且具有更好的可视性、稳定性和灵活性,有望进一步提高肺外周病变的诊断率。目前,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机器人支气管镜系统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AurisHealth研发的Monarch系统,2018年3月获批。另一个是IntuitiveSurgical研发的Ion系统,2019年2月获批。

2021年,Chen等[4]发表了第一个Monarch系统的多中心、前瞻性、可行性的研究(BENEFIT)。5个中心共招募了55例患者,最终54例患者纳入分析。平均病变直径23(15~29)mm,定位成功率96.2%(51/53),气胸发生率3.7%(2/54),其中1例(1.9%)需要留置胸管引流,未发生其他不良事件。目前,一项关于Monarch系统的多中心、

文档评论(0)

clevercatt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