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小学生数学课堂创造力培养 论文.docx

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小学生数学课堂创造力培养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5

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小学生数学课堂创造力培养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创造的教育,创造的意义在于创造新的价值,数学课堂创造在于新问题的生成与解决。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的、不可复制的再创造历程。追求创造的意义应成为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教学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及时捕促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适时调控与引导,促使课堂充满知识的再创造。珍视课堂提问,引导独特体验,在错误中求生成,在意外中求生成,在质疑中求生成,在感悟中求生成最终实现创造的课堂。

关键词:创造课堂生成数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他的作品《陶行知文集》中提出“教育是创造的教育”,并例举了《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是如何创造盛水的瓶子,和《红楼梦》中宝玉因黛玉的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由厌菏到喜菏的心理的创造,来具体阐述何谓创造教育。由此看来,课堂教学也应被看作师生对知识的再创造,这是创造的教育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创造的课堂其本质在于动态的生成,强调课堂的创造和开发过程,重视师生课堂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在课堂中,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是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动态的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又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从而构建起开放的充满创造的数学课堂。

一、创造的教育基础是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小学生极易受身边环境和自我感知的影响。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其实就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或者他们亲身经历的、可以直接触摸的事和物,这些学生耳闻目睹和亲身的经历或多或少都在学生思想上打下了烙印,生活经验是对一类具有同样性质的生活情境结构的抽象,这种抽象是学生以自悟的形式在生活中积累下来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首先就是要把学生生活中鲜活的数学呈现给学生,使数学生活化。

(一)数学课堂的创造源泉来源于生活。

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找到它的原型,这样看来,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如在教学《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就抓住学生最爱玩的“悠悠球”展开了教学。先出示一段玩悠悠球的动画。接着问“同学们在玩的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悠悠球。由于悠悠球是最让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之一,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接着教师说自己想买悠悠球,每个悠悠球120元,600元能买多少个?这些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起来,学生在思考怎样买悠悠球的过程就是思想的创造,这就是创造的过程。

数学,对儿童来说,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经验中的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那么课堂教学的素材就应该反璞归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现实生活唤起原有的经验,让他们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丰富多彩数学生活之中。只有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规律,才能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二)课堂创造的目的是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在教学《认识线段》一课中,教师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以后,让学生欣赏了一些美丽的冰雕,随后就让学生在刚刚看过的冰雕里找出线段来,这就把刚刚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需要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及时反馈,学生立马来了兴致,课堂的气氛就活跃了起来。由此可见,丰富的素材可以让学生不由自主的亲近数学,引导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促使他们联系实际思考问题,从而体现创造的价值。

二、创造的课堂教学应追寻平等的师生对话。

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不同以往:教学是表演,教案是剧本,学生是道具,课堂是舞台。当前,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朋友,是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服务者。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景,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愿意阐述自己对事物不同见解。这样教师与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这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创造。

如在教学《10的分成》一课时,从怎样把10个橘子放到两个盘子里开始谈起,让学生自主思考,实际操作,然后分组讨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在这种民主平等氛围之中,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最终得出结论,实现创造的课堂。

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超市购物谈起,怎样付钱,让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探讨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模拟付钱场景,然后再全班交流,使生生之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