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VIP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

2、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民族政策、边疆管理制度及对外关系的体制

难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基础知识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一)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1.少数民族的分布:

东北:夫余、乌桓;北方:匈奴;

西北:羌、氐;南方:夷、越。

政策:(1)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

(2)地方——在两广地区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3)军事——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

(二)汉朝:

1.中央: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典客演变而来)

2.地方:

(1)北方:匈奴

(2)西北:政策:设管理机构与屯田

①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分别是敦煌、酒泉、张掖、武威;

②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西域的军政机构;

③推行屯戍政策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设屯田官,分民屯和军屯。

(3)东北:汉武帝设“护乌桓校尉”

(掌管少数民族地区的沿边屯军将领亦称校尉,如乌桓校尉、西戊校尉、南蛮校尉等。)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

思考:促进民族融合的途径有哪些?

民族迁徙、民族交流、汉化政策、共同开发

(四)隋朝

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主要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

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

礼部

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

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

(五)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设置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六)宋朝: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

1.并立: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

2.吸收: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

3.交融: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未中断过。

(七)元朝:

1.民族政策: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四等人制)。

2.边疆管理:

(八)明朝:

1.中央: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四夷馆。

2.边疆管理:

(九)清朝: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奠定

1.中央机构: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2.地方管理:

二、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一)先秦时期

早在先秦时期,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

(二)秦汉时期

1.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97年,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

2.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

3.对日本: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赐金印一枚。

(三)隋唐时期

1.史实

(1)隋朝:

①西域: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

②赤土国: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

(2)唐朝:

①大食: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②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

2.原因:

政治统一,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与西域商路畅通。

(四)宋朝时期

1.特点(1)陆路交通阻隔,海路渐趋发达;

(2)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2.原因:(1)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联系;

(2)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手工业发达。

(3)政府重视并鼓励对外贸易;

(4)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专门管理海上贸易;

(5)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

(五)元朝时期

1.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通畅

2.13世纪,马可·波罗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然后由泉州经海路回到威尼斯,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

(六)明清时期:走向封闭

1.特点: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随着对外交往增多,清朝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

2.表现:

(1)中俄关系: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2)中英关系: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要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达标检测

1.钱穆在探讨中国古代制度时强调“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以下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为户籍相伍—诸色户计—大索貌阅 B.邻保制—什伍制—十家牌法

C.郡县制—察举制—科举制 D.羁縻府州—都司卫所—改土归流

2.元朝根据统治需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