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高二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高二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2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业

水平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2,选择性必修3前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燕王哙因改革遭到太子及大臣的反对,最终被杀。赵武灵王因为改革,后来被卿大夫囚禁而饿死。秦国商鞅因为变法而招致车裂。这些事件说明战国时期()

A.统治危机不断加剧 B.礼崩乐坏局面出现

C.社会变革阻力巨大 D.君主专制面临崩溃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均因改革而惨遭不测,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阻力巨大,C项正确;材料事件说明战国时期社会变革阻力巨大,未体现统治危机不断加剧,排除A项;春秋时期就已出现礼崩乐坏局面,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此时还未建立君主专制,而且也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

2.秦代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百姓)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这可用于说明秦代()

A.推崇藏富于民思想 B.重视社会经济发展

C.实行农商并重政策 D.提倡男女地位平等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代(中国)。秦朝的石刻写道“上农除末”“黎庶无余,天下咸抚”“事各有序,惠彼诸产,这些都体现了秦朝重视农业生产,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有利于统治基础的巩固,B正确;材料中的内容重视小农经济,体现了重农抑商的主张,有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但没有体现藏富于民思想,排除A项;秦代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C项;秦代不可能提倡男女地位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

3.汉朝政府赐封西南少数民族首领为王,并可世袭其位,他们所在地区的百姓无需向政府交纳赋税。这些举措()

A.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征 B.解决了西南地区的民族矛盾

C.阻碍了民族交融的发展 D.造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朝政府赐封少数民族首领为王,并可世袭其位,而且所在地区的百姓无需向政府交纳赋税等等,这些措施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征,有利于更好管辖少数民族,A项正确;“解决了西南地区的民族矛盾”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这些举措有利于民族交融的发展,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这些举措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征,其目的在于更好管辖少数民族,而不是造成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排除D项。故选A项。

4.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大量流民侨居南方,但“至(北魏)孝文帝立而崇经礼士,浸浸华化,于是中原士族向之避难在江左者,又相率慕化来归”。这一变化()

A.加速了南方政权的衰败 B.得益于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

C.有利于南北文化的交流 D.缓解了江南地区的人地矛盾

〖答案〗C

〖解析〗

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时期,侨居南方的部分中原士族开始迁回北方,为南方的思想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南北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中原士族的北归与南方政权的衰败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孝文帝尊崇儒学,排除B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唐律疏议·名例》中的“八议”“十恶”“同居相为隐”,《户婚律》中的“子孙不得别籍”“同姓为婚”“妻无七出”等,将礼的概念和术语引入法律,并运用大量的儒家经典和经义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这反映了()

A.社会矛盾尖锐的状况 B.儒学衰落的社会现实

C.德礼为本的法治思想 D.基层社会治理的艰难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将礼的概念和术语引人法律,并运用大量的儒家经典和经义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伦理成为唐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德礼为本的法治思想,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没有涉及当时社会矛盾是否尖锐,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