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汉语理据学雏建中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pdf

【独家】汉语理据学雏建中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语理据学雏建中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

一、汉语理据学说略

中西方古代学者所关注的名实之争最终转变为了现当代语

言研究里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也叫可论证性或象似性)之辩,即怎样

给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音与义)的结合定性或定量的问题。对此,以古

希腊文化为母体的西方学界有惯例和自然两派。惯例派认为词语的音

义结合是任意约定的。自然派坚持名称和其表征的事物之间有发生学

上的理性联系。两派观点先后被人们归纳成克拉底鲁问题“(the

ProblemofCratylus)”并升华为学理意义上的亚里士多德一索绪尔范

式(Aristotelian-SaussureanParadigm)和柏拉图范式(Platonic

Paradigm)。然而亚一索范式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因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索绪尔在继承惯例派的基础上,从共时角度对希腊字母为原始型的印

欧语加以研究,从而确立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任意性原则。虽然近年来

随着心智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语言研究的认知功能转向,不少学者借助

美国哲学家皮尔斯的象似性理论,从大符号学的视野重新思考语言理

据问题,即人们“把理据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追求,并且以群体的方式进行

了系统的探讨”。换言之,语言非任意性研究又开始兴盛起来,但它还是

不能与已被广泛接受的任意论相比。这一现象可概括为说任意性“易而

说理据性难”。

我国从春秋战国起,名实关系就引起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高度重

视。他们对语源和训诂进行不懈研究,作出了各种论述。但历代学者如

墨子、公孙龙、许慎、扬雄、刘熙、段玉裁、章太炎、黄侃等,更关心

词语的理据问题,而且提供了丰硕的理据知识与材料。尽管今天看来,

他们的工作不乏薄弱之处,例如所求的基本是汉语单音词的理据而极

少涉及双音词理据;再如大都停留在具体词语的考证上面,没有构建有

关的理论体系,甚至也没有明确提出理据“”这一术语,结果是未能在中

国产生一部其价值不逊于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的理据论著。可

是不能否认,先秦至清末民初的汉语研究一直重视着语言的理据性。不

过20世纪西学东渐以来,人们普遍接受西方语言学理论,把语言学的天

平由汉语理论偏向西语理论,特别是由理据性理论偏向任意性理论,致

使传统的事实上的汉语理据研究发生断层。本来,随同由古代汉语过渡

到现代汉语,理据研究也应该由关注古汉语单音词过渡到重视现代汉

语双音词(复合词),尤其是从微观的词语理据考证转移到汉语理据学的

创建。然而这一过渡却被耽搁了,直至上世纪80年代,相关的论文寥若

晨星,专著迟迟未能问世。

所幸近三十年来,国内学界开始复兴汉语理据探索,而且多有新鲜发

现。例如索绪尔说汉语是超等词汇的典型,而汉字是表意符号和汉人的

第二语言;任意性达到最高点的语言较重词汇,而论证性达到最高点的

语言较重语法;任意性和论证性“比例极不相同”,因此这是“我们进行语

言分类时可能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他将语言类型与可否论证结

合起来的观点,虽然富有解释力却久被忽略。我们认为从当代理据论视

角看,汉语的最小理据载体是声韵,而基本的理据载体是单纯符号

“字”。“字”有理据,因此汉语被认为是以理据性编码为主的语言。

英语的最小理据载体是词素,而基本的理据载体是单纯词。单纯词的理

据大都丧失,因此英语被看成是以任意性编码为主的语言。最小理据载

体的不同导致英汉语言具有类型上的差异性。但另一方面,随着语言的

演化,汉语走上由古代单音词发展为现代双音词的道路,而英语中有内

部形式的词语也不断增加,这不但表明两种语言的理据化现如今都体

现于合成符号,而且也能解释英汉语言类型目前趋同的原因,即都变为

了分析语。同时,丁尔苏等还用语言象似论分析汉字的单体与合体符号,

认为“汉字大多数都是象似性符号”,而这构成“汉字与其他语言文字

的一大区别,即象似性对任意性”。汉字还能通过合体字尤其是会意字

间接地证明汉语的理据性。这些新发现从学理辩证的角度冲破了任意

论的藩篱,不但有助于理据范式的确立,更能丰富当代普通语言学理

论。可见,汉语理据研究可因扎根“古今中外”四维的学术土壤而获得

更大成就。其有利的研究条件包括:一是汉语有历史久远、自成体系的

理据研究脉络,如《释名》探索词语的音义理据(训释了1710个左右词

的理据),《说

文档评论(0)

180****80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