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监测语文试题.pdfVIP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监测语文试题.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问题。

①《诗经》中的生物是周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周人丰富的感情和希望,凝

..

结着那个时代的记忆,是周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观照对象,是我们今天认识周代社会的一

面镜子。

②《诗经》中的生物是周代文化的物质载体,_____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成为周人思

想感情的引发者、传递者与承担者。《诗经》中的很多诗看似在_____生物,实则_____深情,

这万千生灵是诗人情感_____的媒介。《诗经》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A】前后约五百

年时间【B】那个时代初迎中华文明的曙光【C】周人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保留着原始初民

的思维特征【D】《周易》的形成正说明这一特点。

③狩猎勇士、执酒君子、没落贵族……《诗经》中这些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得益于多

种生物的运用。以生物作比起兴引发周人的情绪,为人物的情感抒发服务,也影响着《诗经》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周人“借物抒情”的思维方式使诗人绘声绘色地表达自我感情的同时,

在客观上又汇集了各种生物,使《诗经》变成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生物世界,这就是孔子说的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1分)

A.承载(zài)B.凝(níng)结C.曙光(shǔ)D.琳琅(liáng)

....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抒发内蕴铺叙寄托

B.寄托铺叙内蕴抒发

C.寄托内蕴铺叙抒发

D.抒发铺叙内蕴寄托

3.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错误的一项是(2分)

《诗经》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A】前后约五百年时间【B】那个时代初迎中华文明

的曙光【C】周人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保留着原始初民的思维特征【D】《周易》的形成正说

明这一特点。

A.,B.,C.。D.,

4.将“《周易》的‘立象以尽意’是原始象征性思维的表现,那么这种思维笼罩下产生的《诗经》

借用物象来表情达意也是历史的必然”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2分)

A.第②段开头B.第②段结尾C.第③段开头D.第③段结尾

5.(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应当好好订正这道题。

B.从这套厚厚的知识丛书中,使我获得了不少的课外知识。

C.学习是否勤奋,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

D.标点用得恰当,不仅能准确地表达文章的内容,在一定的语境里,还能代替文字直接表

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6.(2分)根据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选出下列对联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组()

①入酒菊香由我醉,向秋山色带云看。

②柳枝袅袅报春意,杏花团团念祖恩。

③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④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绽芽迎新春。

A.①七夕节②重阳节③寒食节④春节

B.①重阳节②清明节③寒食节④元宵节

C.①重阳节②清明节③端午节④春节

D.①中秋节②重阳节③端午节④元宵节

7.(10分)默写。

(1)诗言志,诗抒情。诵读经典诗文,“①,②”(《关雎》)让我们看

出主人公对意中人强烈思念,夜不能寐的煎熬;“③,④”(《蒹葭》)

让我们看到秋霜凝结,感受萧瑟凄清;“⑤,⑥”(苏轼《卜算子•黄州

定慧院寓居作》)让我们看到诗人孤寂凄苦又绝不妥协的心境。

(2)诗歌写景往往有很开阔的视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⑦,⑧”

一联为我们展开从京城到巴蜀的画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