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七章争议的预防与处理
[案例1]
我出口公司A向新加坡公司B以CIF新加坡条件出口一批土特产品,B公司
又将该批货物转卖给马来西亚公司C。货到新加坡后,B公司发现货物的质量有
问题,但B公司仍将原货转销至马来西亚。其后,B公司在合同规定的索赔期限
内凭马来西亚商检机构签发的检验证书,向A公司提出退货要求。
请问:A公司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案例分析:
A公司应拒绝退货要求。
马来西亚商检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无效。新加坡B公司已经转卖给马来西亚
C公司,意味着对货物的部分接受,部分接受视同整体接受,B公司已经丧失了
对货物的检验权。
[案例2]
进口方委托银行开出的信用证上规定:卖方须提交“商品净重检验证书”。
进口商在收到货物后,发现除质量不符外,卖方仅提供重量单。买方立即委托开
证行向议付行提出拒付,但货款已经押出。事后,议付行向开证行催付货款,并
解释卖方所附的重量单即为净重检验证书。问:
〔1〕重量单与净重检验证书一样吗?〔2〕开证行能否拒付货款给议付行?
案例分析:
〔1〕商品净重检验证书是由商检机构签发的关于货物重量的公证文件,而
重量单为发货人所出具的货物重量说明文件,二者是不同的。
〔2〕信用证中要求卖方提供商品净重检验证书,而议付行误以为重量单即
商品净重检验证书,则议付行必须为此过失承担责任。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的规定,开证行有权对议付行拒付,而议付行可向出口商追索押汇款项。
[案例3]
1998年11月,我某公司与香港一公司签订了一个进口香烟生产线合同。设
备是二手货,共18条生产线,由A国某公司出售,价值100多万美元。合同规
定,出售商保证设备在拆卸之前均在正常运转,否则更换或退货。
设备运抵目的地后发现,这些设备在拆运前早已停止使用,在目的地装配后
也因设备损坏、缺件根本无法马上投产使用。但是,由于合同规定如要索赔需商
检部门在“货到现场后14天内”出证,而实际上货物运抵工厂并进行装配就已
经超过14天,无法在这个期限内向外索赔。这样,工厂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
行加工维修。经过半年多时间,花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只开出了4套生产线。
请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
该案例的要害问题是合同签订者把引进设备仅仅看作是订合同、交货、收货
几个简单环节,完全忽略了检验、索赔这两个重要环节。特别是索赔有效期问题,
合同质量条款订得再好,索赔有效期订得不合理,质量条款就成为一句空话。大
量事实说明,外商在索赔有效期上提出不合理意见,往往说明其质量上存在问题,
需要设法掩盖。如果你只满足于合同中形容质量得漂亮词藻,不注意索赔条款,
就很可能发生此类事故。
[案例4]
日本A公司出售一批电视机给香港B公司,B又把这批电视机转口给泰国C
公司。在日本货物到达香港时,B已发现货物质量有问题但B将这批货物转船直
接运往泰国。泰国公司收到货物后,经检验,发现货物有严重的缺陷,要求退货。
于是B转向A提出索赔,但遭日方A公司的拒绝。问日方有无权利拒绝?为什
么?
案例分析:
不一定。B在接受货物时已发现货物有瑕疵,应于约定的检验期限内或法律
规定的期间内通知A公司,如已过了通知时效,视为承认货物无瑕疵。但是B
向C故意隐瞒了瑕疵,C有权要求向B退货。
[案例5]
合同中的检验条款规定:“以装运地检验报告为准”。但货到目的地后,买
方发现货物与合同规定不符,经当地商品检验机构出具检验证书后,买方可否向
卖方索赔?为什么?
案例分析:
不一定。“以装运地检验报告为准”说明:卖方对交货后货物所发生的变化
不承担责任,实际上排除了买方的复验权。除非买方能证明,他所收到的与合同
规定不符的货物是由于卖方的违约或货物的固有瑕疵所造成的。
[案例6]
我国某进出口公司以CIF鹿特丹条件出口食品1000箱,并向中国人民保险
公司投保一切险。货到目的港后,经进口人复验发现以下情况:〔1〕该批货物共
10个批号,抽查20箱,发现其中1个批号,即100箱内出现玷污现象;〔2〕收
货人实收998项,短少2箱,〔3〕有15箱货物外表良好,但箱内货物共短少60
千克。根据以上情况,进口人应当分别向谁索赔?
案例分析:
〔1〕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