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结构型式和主要特点
挂篮由主桁系统、配重及后锚固系统、走行系统、前后上下横桁、
吊挂系统、底模、内外侧模几个部分组成。
1.1主桁系统
该挂篮主桁设计为两桁,三路贝雷桁架片利用型钢联结片连
成整体形成主桁,贝雷上、下加设加强杆。设计最大允许弯矩为
4700kN·m,两主桁置于腹板位置,中心距6.4m,纵向长12m。
1.2后配重及后锚固系统
形成单只挂篮后,为保证挂篮不前倾,设计于两主桁间横担
两根36号工字钢,其上放置重35t的钢箱装黄砂作为挂篮后配重;
为抵消混凝土浇筑时的后拉力,主桁尾部50cm处以两根配重横梁
作锚梁,每道主桁设计用2根Ⅳ级32精轧螺纹与已浇箱梁锚接起
来。配重与锚杆同时作用确保了挂篮的安全,同时精轧螺纹可自由
拆卸、安装、效果良好。后配重的黄砂、悬浇结束后材料可全部回
收使用,大大降低成本。
1.3行走系统
1.3.1上横桁移动
在两根前后上横桁于主桁位置处直接焊辅两块δ=12mm钢板,
覆盖于主桁上作为横桁滑移使用,在挂篮移向2#块时,用50kN倒
链将前后上横桁移至施工位置。
1.3.2挂篮整体走行系统
本次设计中彻底放弃了以往的滑道施工工艺,而直接用贝雷
平滚置于主桁前支点下(已浇混凝土段端面向内50cm),后支点(配
重位置)下设置16号工字钢加工的托板,下用32圆钢作滚筒,混
凝土梁段上铺5mm钢板作为滚筒跑道。挂篮整体行走时,于已浇梁段
顶部预埋16拉环一只,利用转向葫芦直接采取卷扬机牵引的施工
工艺,当行走到待浇梁段位置时,前支点处用钢板垫牢,保证混凝
土浇筑时的支点承载。该施工工艺在施工中每行走4m长块件时,所
需时间仅约20min,而所有准备工作均可以在等待混凝土强度上升、
张拉压浆阶段穿插完成。
1.4前后上下横桁系统
上横桁由两根45号工字钢组成,下横桁由2根36号工字钢
组成,前后横桁中心距5m,横桁长13m,上横桁悬臂长3.5m。前后
横桁上分别设有底模平台及内外侧模的吊挂点。
1.5吊挂系统
浇筑混凝土时,底模平台及其它各部分的重量吊挂是通过钢
吊带实现的。前横桁设计有5根δ=4cm钢吊带,后横桁于箱梁截面
以外设计有2根δ=4cm钢吊链,箱梁截面底宽6.5m范围内设计有
3根Ⅳ级32精轧螺纹锚杆,施工中用两只32t千斤顶对每根锚杆
加有约500kN的预紧力,使底模与成品混凝土夹紧不漏浆,而且承
担混凝土浇筑时的部分竖向分力。
1.6模板
由底模、外侧模、内芯模和端模组成。底模系将δ=12mm钢
板直接固定在底模平台上,底模平台长6m、宽13m,承担浇筑时混
凝土重量及施工机具设备的重量,并兼作施工操作平台。底模平台
以型钢(7组2根28号槽钢加6组2根20号槽钢)拼成加劲梁,并与
前后下横桁直接焊接。为保证梁底线型,加劲梁加工时中段进行预
压弯约8mm。
外侧模用10号槽钢依照翼缘尺寸加工成定型骨架片,按1#块尺寸
连接组拼成整体骨架,满足不同长度块件使用。整体骨架表面钉附
δ=16mm竹胶板作为面板,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光洁。内侧模
为组合钢模与木模相结合,通过16拉杆内外侧模连接定位,控制
变形。用内径20的硬塑料管作拉杆套管,且伸出内外侧模板,以
消除混凝土浇注时套管进浆导致拉杆无法抽拔。结果表明,除个别
套管因振捣碰撞破裂进浆,造成拉杆抽拔失败外,拉杆回收率达
100%。拆模后,伸出混凝土表面的套管只需用铁铲铲断即可,既保
证了外表美观,也避免了繁琐的修复工作。芯模顶板施工采用搭设
木排架,上铺组合钢模。
端模用组合钢模与木模结合,利用梁体钢筋临时固定,内外
模将其夹紧、定位。
2结构计算
2.1主桁未分离计算
浇筑1#、2#块时,结构为双悬臂筒支梁,主要计算主桁前
支座反力,验算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