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体积放电技术.doc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0/NUMPAGES24

等离子体体积放电技术

TOC\o1-3\h\z\u

第一部分等离子体体积放电机制 2

第二部分放电气体特性对体积放电影响 4

第三部分电极形状对体积放电分布影响 7

第四部分放电压力对体积放电类型影响 9

第五部分放电功率对等离子体参数影响 12

第六部分电极材料对体积放电稳定性影响 15

第七部分等离子体体积放电的应用领域 17

第八部分等离子体体积放电的控制技术 20

第一部分等离子体体积放电机制

关键词

关键要点

放电机制

1.电场机制:电场力作用于气体分子,将其电离或激发,产生自由电子和离子,从而形成等离子体。电场强度和放电间隙决定了放电机制和等离子体特性。

2.电子碰撞:自由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将能量转移给分子,使其电离或激发。电子碰撞频率和气体分子种类影响等离子体密度和温度。

3.离子碰撞:离子与气体分子碰撞,将其电离或激发,产生新的自由电子和离子。离子碰撞频率和气体分子种类影响等离子体密度和温度。

放电类型

1.辉光放电:在低压(1-100Pa)和低电流(1-100mA)条件下产生,电极附近形成发光层。辉光放电具有较高的离子化度和较低的电子温度。

2.电弧放电:在高压(10-100kV)和高电流(1-100A)条件下产生,电极之间形成明亮的电弧。电弧放电具有较高的电子温度和较低的离子化度。

3.介质阻挡放电:在电介质(如玻璃或陶瓷)覆盖的电极之间产生,电介质阻挡了电子流动,从而产生稳定的等离子体。介质阻挡放电具有较高的电子温度和较低的离子化度。

等离子体体积放电机制

等离子体体积放电是一类非热等离子体放电,其特点是放电等离子体充满整个放电间隙体积。其放电机制与辉光放电不同,主要受放电电极结构和供电方式的影响。

等离子体体积放电的分类

根据放电电极结构和供电方式的不同,等离子体体积放电可分为以下几类:

*介质阻挡放电(DBD):采用金属电极和介质层,供电方式为交流、脉冲或射频。

*单极性脉冲放电(SPPD):采用单极性脉冲电源供电,电极间隙较窄。

*介质障壁放电(DBD):在DBD基础上,在放电间隙中加入介质障壁,以提高放电稳定性。

*表面介质放电(SDP):采用介质表面放电,电极位于介质表面。

*体积波放电(VPD):采用特殊电极结构,使等离子体在放电间隙中形成波状传播。

放电过程

等离子体体积放电的放电过程一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击穿阶段:当施加在电极上的电压达到击穿电压时,放电间隙内介质击穿,形成导电通道,电流快速增加。

*放电阶段:在击穿阶段之后,施加在电极上的电压下降,维持放电通道,等离子体开始形成。

*稳定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放电达到稳定状态,等离子体均匀分布在放电间隙中。

*熄灭阶段:当施加在电极上的电压低于熄灭电压时,放电通道熄灭,等离子体消失。

放电机制

等离子体体积放电的放电机制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电极结构:电极形状、尺寸和间距对放电特性有显著影响。

*介质性质: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介电强度和厚度影响放电击穿电压和等离子体分布。

*供电方式:交流、脉冲和射频等不同供电方式对放电过程和等离子体特性有不同的影响。

等离子体体积放电的应用

等离子体体积放电在工业和环境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

*表面改性:表面活化、蚀刻和沉积。

*废气处理:去除VOCs、NOx和SOx。

*水处理:杀菌、消毒和除污染。

*材料合成:纳米材料、薄膜和催化剂的合成。

*生物医学:伤口愈合、组织再生和癌症治疗。

参考文献

*[1]Deng,X.,Cheng,Q.(2022).PlasmaVolumeDischarge:Mechanisms,Applications,andChallenges.JournalofAppliedPhysics,131(14),140902.

*[2]Dilecce,G.,Ambrico,M.(2018).Dielectricbarrierdischargesinairatatmosphericpressureforplasmatechnologyapplications.PlasmaPhysicsandControlledFusion,60(1),014021.

*[3]Fridman,A.A.,Kennedy,L.A.(2020).PlasmaPhysicsandEngineering.CRCPress.

第二部分放电气体特性对体积放电影响

关键词

关键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