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期末重点整理.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客观题整理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至少发生在以工具制造和使用为标志的旧石器时代。

人类审美观念凝聚的重要标志,在中国表现为汉字中出现了“美”字。“美”字最早出现于殷代的甲骨文。

美学思想诞生与发展的标志: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传播并出现一批概念,具备一定的理念形态。

中国古代美学萌芽于先秦。西方美学思想发源于古希腊。

孔子:第一次深刻地解释了美与善的关系,他把外在形式的美称为“文”,把内在道德的“善”称为“质”,认为文、质统一起来才具有真正的价值。礼与仁,礼与乐,君子美学。

孟子:充实之谓美;“美、大、圣、神都具有美学的意义,它标志审美所达到的不同层次;大丈夫。

荀子:美在伪;“不全不粹不足以美”;“相形不如论心”;认为人的美主要在于内在品格的善;“由礼而雅”。

荀子基本上奠定了雅的品格:雅是合礼的、得体的、文明的、体现封建的正统观点的。

道家美学处处致力于揭露美与善、美与真的尖锐矛盾以及美丑对立的相对性、虚幻性和不确定性。

老子:道论通向美论;美在自然;大音希声

庄子:逍遥游:精神自由,超越时空限制;心斋:心要虚(空);坐忘:离形去知(智)

在道家看来,真正的美是一种同“道”合为一体、超越人世的利害得失、在精神上不为任何外物所奴役的绝对自由的境界。

美学自觉的时代:魏晋南北朝:重美轻善;嵇康的《声无哀乐记》、谢赫的《古画品录》

唐宋美学:晚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和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成功地把禅宗的思想倾向化为一种审美的理想和境界,标志着唐宋美学的一个重大转变。

明清美学:明清美学突出地强调审美中个性的重要意义;(1)王夫之的美学思想:主张在审美与艺术中大胆地表现个人的真情实感,他认为,“情之所至,诗无不至”,“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二者合一是艺术美的核心。(2)叶燮与《原诗》关于美与丑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思想;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开创者之一。他把康德和叔本华等西方近代美学观点与中国传统思想结合起来,他的美学思想由游戏说、天才说、古雅说、境界说构成,境界说是其精华。这几部分都贯穿一个根本观点:美是超功利的。根源是游戏冲动,目的是解脱。

蔡元培的独特贡献在于把美学与社会教育联结起来。在中国近代,蔡元培是美育的最早倡导者。

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将马克思主义美学原则与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文艺运动的具体实践正确地结合起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毕达格拉斯学派,认为美就在于数的和谐。古希腊的另一个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强调世界不断变动和更新的同时,认为美也不是绝对、永恒的东西。赫拉克利特说过,“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这是美的标准相对性的一句最简短、最形象化的说明。苏格拉底是早期希腊美学思想转变的关键。

柏拉图的对话集《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的一篇系统论美的著作。

亚里斯多德也有两部有关美学问题的专著:《诗学》和《修辞学》。他们把对美的哲学思考同艺术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并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

古罗马美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贺拉斯、郎吉努斯和普洛丁。

文艺复兴是由封建社会转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枢纽。

美学学科的名称,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Baumgarten,1714-1762)于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

1735年,鲍姆加登在《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里,就已经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到了1750年,鲍姆加登在其专著《美学》里,就正式提出了美学学科的名称了。鲍姆加登因此被后人称为美学史上的“美学之父”。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是专门研究美学问题的专著。

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的美学,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起一个相当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美学体系。他的美学著作主要有《美学》、《精神现象学》和《历史哲学》

黑格尔认为人需要教化,而教化的本质是使个体的人提升为一个普遍性的精神存在,以使人摆脱直接性和本能性。

培养成熟的审美态度是美学教化功能的重要指标。

首先将“美是什么”作为一个问题明确提出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严格说,柏拉图才是第一个自觉地从哲学高度提出和思考美学问题,并把美学造成思想体系的人。

柏拉图说“美是难的”,提出了“美是理念”的重要命题。

亚里士多德:“美是整一”,肯定了美在事物的形式、比例。

普洛丁:“美的分有说”,开启了中世纪唯心主义神学美学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文艺复兴时:美的自然法则

休谟和博克:经验主义美学

18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和西欧启蒙主义美学的发展,标志着体系性美学的成熟。

休谟:“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认为“快感和痛感是形成美与丑的真正本质”

博克(1729—1797):美是属于物体的某些属性。他说:“我们所谓美,是指物体中能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30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