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果效应的启示——理智的青春更美丽》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二课.docxVIP

《禁果效应的启示——理智的青春更美丽》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二课.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档内容为《禁果效应的启示——理智的青春更美丽》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核心观点1初级学生应关注自我认知和心理发展,认识到青春期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的重要性2在面对青春期的心理压力时,学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应对关键词青春期,禁果效应,理智成长

PAGE

PAGE1

《禁果效应的启示——理智的青春更美丽》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

《禁果效应的启示》属于山东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二课,其内容属于认识自我及人际交往的范围。初中年级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的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节课设计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关注学生生理、心理及情感体验,通过小组讨论、观看视频、辩论会等形式,体验青春期带来的欣喜、困惑等,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目的。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分享自己的心理体验,让学生了解禁果效应,正确认识逆反心理。

2、找到化解逆反心理的方法,引导学生遇到问题能够学会采用理智的方法面对。

活动重点:

掌握调控青春期心理冲动的方法,提高自控能力。

活动难点:

青春期禁果效应的原因剖析,辩证认识。

三、活动方法

课堂游戏、小组合作讨论、情景案例法、辩论会。

四、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反调”游戏——初识禁果(2分钟)

1、游戏的规则:

请全班同学起立,当老师说举左手,你就举右手,说举右手,你就举左手;老师说抬头,你就低头,老师说低头,你就抬头……总之,老师说什么,都要与老师唱反调。做错与反应慢的就淘汰出局。

2、活动体验分享:

(1)与老师的命令“唱反调”时,你的心情怎样?

学生:别扭,不舒服

生活中,有哪些时刻,你也会产生“唱反调”的想法?

生1:在家我妈老谈学习,不让我玩电脑。

生2:作业做完了,还管我管的太多,不让我看电视。

生3:买衣服跟父母意见不统一等等,不让我买我喜欢的

……

师:可是你们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呢?

教师点评:爸妈不让你做你做了吗?(做了)

为什么呢?可见,生活中常常会产生叛逆的情绪。处于花季,心底深处难免会不时冒出一些不那么“乖”的小火苗逆反。心理学中把“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

(设计意图:通过“唱反调”游戏导入新课,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引出禁果效应,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听课兴趣。团体热身,引入课程)

团体转换阶段:明察秋毫——发现禁果(8分钟)

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曾经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不要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读者都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行为,首先翻看了该节的内容。而普拉图诺夫的这个小玩笑,正是为了传递心理学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禁果效应。

PPT出示禁果效应定义:越是被禁止的事物,就越容易激起人们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而这种单方面的禁止和掩饰造成相反结局的现象被称作禁果效应。而禁果效应出现的原因,通常由于两种心理:

逆反心理

好奇心理

小组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逆反”心理,“好奇”心理?

教师归纳:

(1)青少年处于性格形成和自我的独立意识增强的时期,常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求得自我肯定。往往表现得固执,有意采取与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

(2)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性,所以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3)这个年龄开始渴望自由。有时把自由看的比生命都重要。不希望父母过多的干涉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4)我们有些老师、家长禁止学生做某事,却又不说明为什么不能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学生好奇心加重。

(使“不要打架”、“不要上网玩游戏”之类禁令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对于被禁止、批判的电影、文学作品、理论文章却怀着极大兴趣去观看、查阅。“被禁的果子是甜的”,好奇心驱使学生有时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尝也许并不甜的“禁果”。)不计入课件。

(设计意图:青春期逆反的原因比较复杂,也是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借专业理论讲解提高了问题研究的权威性,辅之以必要的通俗讲解,能够使学生较好地自我认识与理解青春期逆反。既了解了“果”,也懂得了“因”。)

团体工作阶段:追根溯源——探秘禁果(30分钟)

环节一:案例分析和讨论

给予学生以下两个案例,分析和讨论禁果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而引出他们过往类似的经历,曾经因为被禁止而更想去尝试或得到某个东西,如果有放到现在该如何处理?)不计入课件。

案例一:身临其境(材料分析)

丽丽离家出走了,留给妈妈一个日记本,其中一篇这样写到“昨晚又和爸妈吵了一架,上网是导火索,结果炸弹就这样引爆了……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理解我,为什么总干涉我的思维,总让我按他们的意志去干。我不是躯壳,我有灵魂,我会感觉,我有大脑会思考……他们总是禁止我这,禁止我那,教训我,像你这么大,我早一个人去打拼了…可我们毕竟是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有不同的理想。也许我现在的逆反在他们的眼中叫混,现在的标新立异,叫胡来……年龄产生的代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大,好像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