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 出塞 (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 出塞 (教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通过对古代边塞战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戍卒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鲜明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英勇,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关键词古代边塞战争,唐朝诗人,王昌龄,边塞风光,边塞战争,战歌,英勇,感人,爱国情怀,战争画卷,和平年代,诗词表达

PAGE/NUMPAGES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教案)

教学内容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通过对古代边塞战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戍卒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鲜明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英勇,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出塞》这首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学生能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戍卒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培养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情感;通过对古代边塞文化的了解,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诗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如“长城”、“胡马”、“飞将”等,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深入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

2.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诗人通过对古代边塞战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戍卒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出塞》的插图、背景音乐、诗歌朗诵等。

2.课文朗读录音:用于指导学生朗读。

3.诗歌解析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塞》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朗读诗歌: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理解诗意: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4.感悟诗情: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人对戍卒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5.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6.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7.诗歌朗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诵,展示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1.课题:《出塞》

2.作者:王昌龄

3.诗歌内容:四句诗的全文

4.诗歌背景:简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5.诗歌意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6.诗歌情感:诗人对戍卒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作业设计

1.背诵《出塞》这首古诗。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诵,录制视频或音频,分享到班级群。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出塞》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出塞》这首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但在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详细补充和说明

《出塞》这首古诗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诗人的情感态度。

1.意象解析: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关键意象,如“长城”、“胡马”、“飞将”等。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城的雄伟和历史意义。对于“胡马”和“飞将”,可以通过讲述相关历史故事或展示相关艺术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些意象的直观认识。

2.情感体验:在理解意象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可以通过朗读、配乐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在声音的感染下,体会诗人对戍卒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士兵们在战争中的艰辛和牺牲。

3.诗歌背景介绍: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可以通过讲述唐朝边塞战争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士兵们的生活状况和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同时,介绍作者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情感倾向。

4.深入讨论与思考: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探讨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诗人为什么会对戍卒有如此深的同情?”“这首诗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解读诗歌。

5.写作与表达:为了检验学生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出塞》的感想、以戍卒的视角写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律师通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律师证持证人

致力于提供个人合伙、股权投资、股权激励、私募、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的专业法律服务。包括起草法律文件、提供法律咨询等。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7月12日上传了律师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