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关于骶髂关节紊乱症一、概述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或半脱位),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多发生于青壮年妇女。过去所谓“骶髂关节滑膜嵌顿”,实际是关节错开移位滑膜嵌入的结果。中医对本病有论述,称之为“骶髂骨移位”,第2页,共22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3页,共22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4页,共22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人体犹如一座结构复杂的高层大厦,站立时“大厦”的基座便是骨盆。由于承受体重及运动负荷的需要,腰—髂—髋关节结构复杂,肌肉韧带坚强,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联动系统。尤其是骶髂关节处于这个系统的枢钮部位,其关节面吻合牢固,周围肌肉、韧带、关节囊坚韧,因此关节活动度很小(微动关节),一般情况下,若非较大外力是不能轻易造成移动、错位的;第5页,共22页,星期六,2024年,5月另一方面,一旦发生错位(半脱位多见),则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向上则可影响脊柱,向下影响下肢,引起常见的腰一臀—腿—足疼痛。更有甚者还可引发一系列腹腔及盆腔内脏病变,如妇女分娩常因骨盆扩张,发生骶髂关节半脱位或耻骨联合分离症,除腰骶、耻骨部疼痛外,常可诱发月经不调、痛经、便秘、泌尿系感染等多种疾病。因此骶髂关节半脱位在腰腿痛及若干内脏病变的病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其进行正确的矫正复位,对治疗上述疾病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6页,共22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7页,共22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二、临床表现1.坐骨神经痛急性病例表现为骤然起病、患侧臀部及下肢胀痛麻木,以及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或“触电感”。患者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不能挺胸直腰。翻身起坐和改变体位时疼痛加剧。患肢呈半屈曲状,主动或被动伸屈均明显受限并剧烈疼痛。咳嗽或打喷嚏时患肢常有放射性疼痛。病情急重者,往往由旁人搀扶或持拐来诊。第8页,共22页,星期六,2024年,5月慢性患者上述症状略缓和,患者自觉下腰部隐痛乏力、患肢“短了一截”和酸软、麻胀、怕冷等。如勉强行走,则呈不同程度的“歪臀跛行”。患者站立时多以健肢负重,坐位时以健侧臀部触椅;仰卧伸直下肢时患肢常有牵扯痛或麻胀感,故患者喜屈曲患肢仰卧或向健侧侧卧。临床上常将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第9页,共22页,星期六,2024年,5月2.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症状患侧下腹部胀闷不适和深压痛,肛门急胀感,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排便次数增加,尿频、尿急,甚至排尿困难,会阴部不适,阳痿,痛经等。
第10页,共22页,星期六,2024年,5月3.骶髂关节炎症症状患侧骶髂关节压痛和酸胀不适,患肢外侧牵涉痛、麻木。腰骶部酸软乏力,需经常更换坐姿或站立的重心。部分患者表现为骶尾部顽固性疼痛和触痛。妊娠期和产后妇女,则可引起耻骨联合处疼痛。
第11页,共22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三、体征急性患者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腰脊柱侧弯畸形(健侧凸),患侧骶棘肌痉挛。骶髂关节压痛并可往同侧下肢放射。直腿抬高明显受限。慢性患者,只有关节局部的压痛和患侧腰臀肌及下肢肌肉萎缩。
第12页,共22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四、诊断1.病史有急慢性腰腿痛病史或外伤史,并具有程度不同的坐骨神经痛、盆腔脏器功能紊乱、骶髂关节炎症的一种或多种临床表现和典型体征者。
第13页,共22页,星期六,2024年,5月2.骶髂关节位置错动的检查患侧骶后上棘(或下棘)下缘位置较健侧偏下者,为骶髂关节后错位,反之为前错位。第14页,共22页,星期六,2024年,5月3.骨盆扭转的各种试验检查:骶髂关节旋转试验单髋后伸试验、4字征骨盆分离和挤压试验急性病例以上各种试验检查可呈阳性。
第15页,共22页,星期六,2024年,5月4.X线平片检查在腰骶椎正位片上,可见患侧骶髂关节密度增高或降低,两侧关节间隙宽窄不等。两侧髂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上,前错位者髂后上棘偏上,后错位者髂后上棘偏下。在斜位片上,病侧骶髂关节间突增宽,关节面凹凸之间排列紊乱。
第16页,共22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五、治疗目的:以手法整复错动关节,符合解剖生理及力学承受要求。治则:理筋、整复。
部位及取穴:见操作中具体部位。
手法:扳法、牵拉法、抖法。
第17页,共2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