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论语复习素材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高二选修苏教版语文试题下载.pdfVIP

2009届论语复习素材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高二选修苏教版语文试题下载.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届论语复习素材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高二选修苏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试题预览

2009届《论语》复习素材

7、《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

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概述】:教学原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态度:诲人不

倦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注重身教治学原则:述而不作

【相关练习】①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

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

‘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

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面对子路、冉有的同一问题,孔子的回答是完全不同的,这使得

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很困惑。孔子的解释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如果

子贡问同样的问题,孔子会如何回答?为什么?对孔子的这种教育思

想,你有什么体会?

因材施教。闻斯行之。因为孔子认为子贡是一个通情达理之人,

他是能够把握好做事的度的。孔子之所以能做到因材施教,是因为他

经常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对每一位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征都心

里有数。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予不仁”“柴也

愚”“参也鲁”“师也辟”等。

②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方面又说“唯上知与

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言行看,他实际

更倾向于哪种观点?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后天因素的重要作用,是反映论,

实践论的观点;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强调先天因素的作用,是先验论、天才论

的观点。

孔子重视教育,主张因材施教,以与人为善的态度鼓励“难与言”

的互相人进步,这些都说明孔子在实践中是基本坚持反映论的。

③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

言《诗》已矣。”

(1)面对子夏带有刁难性的问题,孔子是如何启发教育他的?

(2)本来是孔子在启发子夏,可为什么孔子却说“启予者商也”?

(1)孔子说再好的画也是要画在洁白的底子上,告诫子夏再好的

文学也应建立在德行之上,切勿舍本逐末。

(2)孔子这里就是在教育学生做人要朴实,要以内在德行为务,

少一些外在虚伪的花里胡哨的东西,他一启发,子夏就明白,接受老

师的教诲并且能举一反三、启发老师,而老师肯定并谦虚地接受他的

这种理解,这是一种让人羡慕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④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

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

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

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

子也。”

23.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的教

育特点。

(1)从这则材料中看,作为一个老师,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

想?请简要回答。(2分)

(2)作为父亲,孔子这样教育儿子,是不是少了一份温情?请你

就此谈谈看法。(3分)

参考答案:23.(1)方法上,孔子重视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循

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内容上重视诗教与礼教。(2)示例一:我不认为

孔子对儿子缺乏温情。孔子“远其子”是不偏爱儿子,说明孔子教学

上不偏私,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远其子”实际上是对子女

的严格要求,是君子爱子的体现。

示例二:我认为孔子对儿子确实比较疏远。无私,从某种意义上

说就是无情。对儿子惜言如金,大概也缺乏耐心吧。一方面可能工作

确实忙,对儿子的学习有些顾不上;另一方面,可能孔鲤的学习能力

和水平有限,对他的期望值不高,甚至可能有

文档评论(0)

yaning59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