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2).docxVIP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2).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孔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黄宗羲等人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正确评价其历史作用;正确认识古代的民本思想、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等思想。

2、从多种空间、角度分析中华文化形成发展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原因。3、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培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培养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价值

2.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基础知识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远古时期——起源

1、起源: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2、特点:

(1)多元起源:黄河、长江、珠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2)中原核心: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

(3)多元一体:中原华夏族为核心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二)先秦时期——奠基

1、夏、商、西周——青铜文明

历史纵横:大约从夏朝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在青铜时代,国家建立,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汉字发展成熟。商朝的青铜铸造工艺水平相当高。西周时期,青铜礼器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礼制的发展与完善。到战国时期,随着铁器推广,青铜制造业逐渐衰落。

2、春秋战国

(1)华夏认同

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华夏认同:唐朝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意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

(2)百家争鸣:表现

①春秋时期: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

②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三)秦汉时期——形成

1、秦朝——推崇法家

(1)背景: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2)表现:推崇法家(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汉朝——尊崇儒术

(1)目的:为巩固大一统局面。

(2)表现:汉初奉行黄老无为之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四)魏晋至隋唐时期——发展

1、魏晋——玄学盛行,三教合流

(1)背景:

①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人们缺乏精神寄托。

②佛教和道教注重解决人生的现实问题,关注人的精神需求。

(2)表现:

①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

②魏晋玄学盛行。

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主张政治上“无为”、生活上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清谈”,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

2、隋朝——三教合一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以儒为主。

3、唐朝——三教并行

①初期统治者尊道、礼佛、崇儒(三教并行)。

②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③中期为维护封建统治,韩愈提出复兴儒学,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4、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五)宋元时期——繁荣

1、宋朝——理学形成

(1)背景: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

(2)内容: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维护封建统治的新儒学。

①含义:理学,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②主张: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也称“天理”。

人生观:三纲五常

认识论:“存天理、灭人欲”

方法论:“格物致知”

2、宋朝——陆王心学

①创立: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②发展:明朝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学说。

3、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六)明清时期——传承转折

1、进步

①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②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思想出现,抨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

2、禁锢

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以人为本

1、人本思想(人与社会的关系)

(1)内涵: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生活,主张积极入世。

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

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

(2)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