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808-2024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docx

DB52T 1808-2024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01CCS

ICS

65.020.01

CCS

B01

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DB52/T1808—2024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ofmonitoringfortheoriginalhabitatreservestoagriculturalwildplants

2024-05-15发布 2024-09-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1808

DB52/T1808—2024

I

I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1

监测程序 1

监测人员组成 2

目标物种监测 2

数据处理、保存 3

附录A(规范性) 土地覆被类型监测附表 4

附录B(规范性) 干扰因素监测附表 5

附录C(规范性) 实测法监测目标物种附表 6

附录D(规范性) 样带法监测目标物种附表 7

附录E(规范性) 样地法监测目标物种附表 8

附录F(规范性) 监测报告编制提纲附表 10

DB52/T1808

DB52/T1808—2024

II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省植物园、毕节市农业农村局、纳雍县林业局、江口县农业农村局、普安县农业农村局、荔波县农业农村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寇冬梅、王加国、李苇洁、吴迪、苏文文、易凤姣、代良羽、韩振诚、任春光、李良良、唐义、吴长友、张娅、张晓波、秦芹、陈怀高、陈禹模。

DB52/T1808

DB52/T1808—2024

DB52/T1808

DB52/T1808—2024

PAGE

PAGE1

PAGE

PAGE10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监测程序、监测人员组成、目标物种监测、数据处理保存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监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NY/T

1668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技术规范

NY/T

1669

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

LY/T

2189

森林资源数据处理导则

NY/T

2216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监测预警技术规程

术语和定义

NY/T1668、NY/T1669和NY/T22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以保护农业野生植物群体生存繁衍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农业野生植物

得以正常繁衍生息,防止因环境恶化或人为破坏造成灭绝为核心的自然区域。

3.2

目标物种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内确定被保护的农业野生植物物种。

3.3

外来入侵物种

传入定殖并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带来威胁或危害,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

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

监测程序

监测对象

原生境保护区监测对象:

土地覆被类型;

保护区核心资源:群落、伴生物种及其生境(栖息地);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或具有较高经济价值或重要研究价值的野生植物;

外来入侵物种(植物)。

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目标物种土地覆被类型;

干扰因素(人为及非人为)及强度;

目标物种生境特征及种群动态。

监测计划

包括:监测指标、方法、监测范围、时间、地点及实施程序和人员组织等。

监测实施

所有物种(类型)的监测工作应在每年的同一时期(季节)进行,监测频率1年至少2次。

数据分析整理

整理监测数据,编写监测报告,资料应归档保存。

监测人员组成

监测人员宜有相关专业背景,中级及其以上职称。

目标物种监测

土地覆被类型监测

土地覆被类型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判读并结合实地调查,类型应按照GB/T21010执行,统计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监测内容见附录A。目标物种为水生植物的应监测水质,水质监测方法按GB3838执行。

干扰因素监测

人为干扰因素监测

对人为活动干扰情况进行监测,监测内容见附录B.1。

非人为干扰因素监测

对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监测指标主要有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