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复习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pptx

《登泰山记》复习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泰山记

姚鼐(n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桐城派和方苞:中国清代散文流派。方苞谓“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他要求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古文当以“雅洁”为尚,反对冗辞。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他有室名惜抱轩,学者称他为惜抱先生。乾隆二十八年(1765)中进士,历任山东、湖南副考官。《四库全书》馆开,任纂修员。不久,请病假辞官还乡,先后主讲梅花、钟山、紫阳等书院,达四十余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他提出文章要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多读多做,要从摹仿到自我脱化。作者简介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写作背景

记,一种文体,本文属于山水游记。“泰山”点明浏览的地点,“登”表明侧重于叙述、描写游泰山的经过和所见所感。题目解说

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如:《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基础积累

(第1段)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一、基础夯实1.解释加颜色的词语阳(山的南面)西(名作状,向西)阴(山的北面)东(名作状,向东)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阴谷(山北面山谷中的水)当(在)其(代词,它们)

P1知识点一、通假字(无)二、古今异义(无)三、词类活用1.汶水西流2.济水东流四、特殊句式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名作状,向西名作状,向东判断句

(第2段)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3.解释加颜色的词语余(我)以(在)自(从)乘(冒着)历(经过)穿(穿过)越(跨过)限(界限)至于(到达)南麓(南边的山脚)登(攀登)磴(石阶)级(石级)始(开始)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去)少半(不到一半)循(顺着)巅(巅顶)

P2知识点一、通假字1.其级七千有余二、古今异义1.至于泰安2.是月丁未三、词类活用1.道少半2.崖限当道者3.明烛天南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到达这、此名作动,走路名作状,像门槛一样名作动,照亮

四、特殊句式1.余始循(之)以入2.崖限当道者省略句定语后置

扬(扬起、吹起)漫(弥漫)稍(逐渐)樗蒱(又作“樗蒲”,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五采(同“彩”,色彩)动摇(晃动、摇动)承(托)(第3段)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P3知识点一、通假字1.须臾成五采二、古今异义1.下有红光动摇承之三、词类活用(无)四、特殊句式1与子颖坐(于)日观亭2.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3.或曰,此东海也。通“彩”,色彩摇动省略句判断句判断句定语后置

(第4段)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漫(模糊、磨灭)失(消失)当(面对)

P4知识点(无)一、通假字(无)二、古今异义(无)三、词类活用(无)四、特殊句式(无)

(第5段)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平方(平的和方形的)圜(同“圆”,圆形的)音迹(踪迹)

P5知识点一、通假字1.少圜二、古今异义1.多平方三、词类活用1.山多石,少土四、特殊句式1.多松,生(于)石罅形作动,多有平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