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后训练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VIP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后训练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选择题

1.[2023·北京市顺义市高二测试]秦朝规定,凡男子均须向政府申报年龄,称为“书年”;至成年即载明于户籍,以备国家征发徭役,称为“傅籍”;人户迁居应经官府批准后登记,称为“更籍”。这说明,秦朝()

A.法令名目繁多且规定细密

B.加强对民众的管理控制

C.赋税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强化

2.汉代对土地籍册的管理沿袭秦朝制度,遵循“黔首自实田”办法和汉代规定的“依律自占”等方式,即关于土地面积(顷亩数)、所有人、产量大小等,由土地所有者据实自行申报。这些规定()

A.旨在抑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C.维护了土地国有制度

D.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施行

3.宋代在国家法定的最低一级政府——县政府外,出现了乡级政府的雏形——乡司。乡司长官称乡书手(“乡长”),主要负责编制户籍和赋税簿账。据此可知,宋代()

A.加强了对社会基层的治理

B.开创了“皇权下县”的先例

C.完善了乡级政府管理体制

D.削弱了县级政府部门职权

4.有学者指出,清代地方的保正、甲长不在编制,但却是“在官人役”“以供县吏之役使”。时人言保甲称“保甲之役……从而闻于州县,平其是非,则里党得治,而州县亦无不得其治……天下无一家一人不治焉。”据此可知,清代()

A.地方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基础

B.保甲制承载了政府基层社会的治理

C.州县长官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D.地方监察系统逐渐趋于严密和完善

5.魏晋以来,宗族聚居,已为传统。隋初,政府实行析户政策,规定“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账进四十四万三丁”。这一政策旨在()

A.削弱宗法观念B.维护社会稳定

C.扩充人口数量D.增加赋税收入

6.《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主要反映了明朝()

A.以法律形式规定对贫苦之人进行救助

B.贫苦无依之人与朝廷官员矛盾尖锐

C.真正解决了贫苦无依之人的温饱问题

D.《大明律》以严刑峻法维护其统治

7.战国时期,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的单位,这一举措被称为“户籍相伍”;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

A.确立了皇帝制度 B.摧毁了宗法关系

C.建立起官僚政治 D.加强了基层治理

8.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范仲淹家族的《续定义庄规矩》规定:“诸位子弟得贡赴大比试者,每人支钱一十贯文,再贡者减半,并须实赴大比试乃给。即已给而无故不试者,追纳。”这说明义庄()

A.救济的重点在于赈济 B.规范族人的奖励机制

C.成为社会救济的主体 D.关注家族的长远利益

9.唐初推行的籍帐制度,包括手实、计帐和户籍三部分。手实是唐代民户以户主的名义按期向政府申报户口、土地等情况的文书;基层官员根据手实的内容汇总成计帐,将手实和计帐逐级上报,最后上报至户部。唐初推行这一制度意在()

A.保证政府的赋役征发 B.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核

C.限制阶层之间的流动 D.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10.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由此可知,汉代的“乡”是一种()

A.村民自治组织 B.地方政权机构

C.社会教化团体 D.安全保卫机构

11.下图是四川彭县出土的东汉画像砖,画像砖正面为官府粮仓,仓前设席于地,一人正衣冠而坐其上,两手伸出,拟作指挥之状,其前置器二。右一老者荷鸠杖跪于地上,正观量器内之粟,其前一人执量器注粟于地上的容器中。上述史料可以说明汉代()

A.形成优抚弱势群体的完备体系 B.宣扬尊老养老之风气

C.践行民本思想以缓和社会矛盾 D.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12.两汉时期,在户籍管理上,户内有男性成员的情况下,女性也可以成为户主;尊长与卑幼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尊长或卑幼均可能成为户主。三国时期出现了新的趋向,若户内有成年男性,则女性和未成年男子不能成为户主。据此可知,三国时期()

A.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高 B.户籍制度日趋完备

C.儒学逐渐渗入基层管理 D.女性社会地位低下

二、综合题

13.[户籍制度与国家治理]

材料

时代

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

人口管理实行的是调查制,秦朝开始转为申报审核制,即由户主或本人主动向官府如实申报,官府核实,称为“案比”,之后登记载册

汉代

每年8月份全国各地都要进行“案户比民”,汉代后期,出现大量流民,豪强隐匿人口。户籍信息严重失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朝用鼓励修订家谱的办法来替代户籍登记;北朝僧尼专门设僧籍。免除其一切课役

隋唐时期

隋文帝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