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诗歌鉴赏(第02期)-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doc

专题15 诗歌鉴赏(第02期)-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024届福建福州中考)下列对古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诗人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C《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D《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因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思念之情。

【答案】D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2024届贵州黔南州中考)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题目(5分)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首句中的字统领了上阕景物。(1分)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此人怎样的心理。(2分)

【答案】

(1)异

(2)C

(3)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衡阳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故C项错误。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思乡,想回归家园,但又要战场杀敌的矛盾心理。注意在课下学习此诗时,典故的积累也是很重要的。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2024届贵州遵义中考)(4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2分)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2分)运用夸张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意近即可)

(2)(2分)直接抒情。(1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1分)(意近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诗为所不诗歌,根据所学所记,根据诗题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分析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不见君”直接表达的对朋友的牵挂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2024届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古诗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1分)

(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

(1)破评分标准:(1分)

(2)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评分标准:(2分)意近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先抓住题目中“触目惊心”一字理解其含义,了解诗中所写“触目惊心”的内容,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根据相应的“深”字即可知“破”字点化了“触目惊心”的内容。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抓住题目中“刻画的诗人形象”这一答点,要诗句中找到描写诗人形象的内容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表现的“白发苍苍”苍老之相,根据诗中写作所写“望”到的情景说明诗人这一外貌所突出的诗人忧国忧民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