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精品教案21959.pdf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精品教案21959.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二课,这个单元是一个演讲词单元。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演

讲词的一般特点和有关知识。并且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

科学、社会、人生等的有益启示,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文是丁肇中一个报告中的一个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中

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传统的中国教育状况,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

性,并联系现实和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论点:我们应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即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

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本文主要运用摆事

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说理透彻,语言准确。

【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

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

语言”。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一课中,首先应在学生读课文时找出阐明作者

观点的语句,引导学生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把握

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其次再让学生找出为了阐明观点作者所摆出的

几个事实,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辨析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体会摆事实讲道理进

行说理的表达效果;第三,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反观自我,培养实验的精神。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具体感受文章以讲道理、摆事实来阐明作者观点的论证方

法。

2、过程与方法:在把握内容的过程中找出关键语句,引导多角度、有创意

地解读文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注重实践、富有创新精神的重要

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学生回答)神农氏跋

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亲自尝试百草,发现了能攻毒祛病的中药。那么大家又

知不知道关于西红柿的故事呢?其实啊,试验的过程就是对事物进行探察的过

程。就像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除了那一份敢于冒

险的勇气之外,是不是还告诉我们要通过对事物的探索来获取对事物的认识呢?

这就是格物致知的精神。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文章《应

有格物致知精神》。

2

二、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

市涛雒镇。1962年获得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博士,1969年任马萨诸塞理工学

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

子:J/ψ粒子(以与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

为“J粒子”)。后来有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

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

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

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三、检测预习:

1.生翻开这课的《导与练》,师找四名学生上台写出“基点梳理)1—4的答

案,鼓励学生提出另外的生字难词,师生共同点评纠正。

2.师补充:根据所给内容在课文中找出相应词语写在括号里。(师说生答,师

把词板书在黑板上。)

A.形容非常顺利,没有阻碍。(一帆风顺)

B.置身于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袖手旁观)

C.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不知所措)

D.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

E.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彷徨)

四、感知文本:

3

点生按座次朗读课文,一人一段,要求:不能添读、漏读、错读,声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