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弃中创新.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扬弃中创新

摘要:有人称毕加索是“现代艺术魔术师”,一生都在“变

法”。不过,与其说“魔术”,还不如说是“永远不满现状”的创新。

毕加索通过对各艺术流派的取舍,展现他对艺术创新的渴望,而他的这

种渴望改变了二十世纪美术的发展。

在哲学上,“扬弃”一词是德语“aufheben”的意译。通常

来说,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我们要吸取好的东西,舍弃不好的方面。

而创新,就是利用“扬弃”中好的东西,提出别于常规和异于常人的思

路,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条件,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毕加索风

格”,实际是融合各流派为一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继承中发展,

在扬弃中创新。

一、对扬弃的认识黑格尔将“扬弃”这一哲学名词赋予了肯定和否

定的双重哲学涵义,而在毕加索的艺术历程正好印证了这一哲学名词。

1881年,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市。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

学习学院派写实主义,而后进入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学习,但毕加索

反对学院派的刻板教育,认为艺术来自生活,源于自由。1901-1904

年是毕加索的“蓝色时期”,这一时期他扬弃了学院派的传统画风,受

到德加、雅西尔与土鲁斯?劳特累克画

风的影响,加上西班牙式的忧伤主义,画面中呈现出阴沉的蓝色,之后

他又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追求单纯。然而,这只是毕加索

艺术风格的过渡,真正突破的是1907-1916年的“立体主义时

期”,他受塞尚的影响,在塞尚的基础上对绘画结构进行研究,创作

出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亚威农少女》。这一时期是毕

加索人生的转折,“立体主义”在西方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毕

加索的探索并未到此为止,1917年他的画风在次转变,作品中显示出

宁静、梦幻的色彩。在创作手法上批判的继承了“古典主义”风格,画

面上舍弃了原有的粗狂风格,显示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柔美。1925年他

又明显地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画面夸张、怪诞、诡异的气氛,营造

一种遐想和梦境。晚年的毕加索依然不满足于现状,精力旺盛,他以抽

象画为主,手法娴熟,画面粗犷、和谐,创作了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

利亚女人》变奏系列、《斗牛系列》和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

列等作品。

毕加索一生经历了多种风格的演变,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每一种

风格对前一种风格来说都是一种否定,但不是完全的否定和抛弃,而是

否定中包含肯定。例如毕加索对牛的演变,从体态丰满到几条线的勾

勒,其中的取舍花费了画家多少心血。《卡思维勒像》这幅作品,毕

加索舍去了传统绘画的一个固定视点和繁多的颜色,而注重追求形式的

分解,画中的色彩也只有蓝色、赭色及灰紫色。这幅作品更加明确

地解释了毕加索的“扬弃”。

二、对创新的追求

从原始的部落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神与人、平面与立体,再到各

艺术“百花齐放”。从古至今,艺术所呈现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模

式,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动态模式。艺术是一种精神文化,是人

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

创新,对于毕加索而言与生命同义。创新之所以艺术,不仅仅是因

为打破传统艺术的束缚,而且就其情感是艺术家灵魂深处的抒发。毕加

索说:“每逢我有一种思想要表达时,总是用我认为该采用的方式予以

表达。不同的主题,自然也毫无例外地要求有不同的表现方法。”由此

可见,毕加索虽然一生多变,多次创新,但他不会为创新而创新,而是

内心情感的驱使,有着某种新意的体验,这种情感和体验驱使他找到一

种新方式予以表达。当然,这只是他创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如

他所言:“我不搜寻,我只是发现。”毕加索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

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表象,而这常常能点燃起他创作的灵感。

法国作家布丰曾说:“风格即其人。”一位艺术家因一种风格或

一次荣誉,而名留青史,就算得上不枉此生了。然而,毕加索却不满足

于此,不断变化手法,永无休止。倘若问他创作的秘诀是什么时,毕加

索肯定会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

义。”

1937年,56岁的毕加索创作出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

1

——《格尔尼卡》如图。此画毕加索吸收传统绘画元素,结合了立体

主义、现实主义和超

文档评论(0)

先畅快再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