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史(第2版) 课件 第12、13章 西方独立报业的典范--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为例; 西方近现代通讯社的历史.pptx

外国新闻史(第2版) 课件 第12、13章 西方独立报业的典范--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为例; 西方近现代通讯社的历史.pptx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西方独立报业的典范

--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为例;第一节背景之回顾;二、报刊市场的分层竞争与市场定位

由于西方国家报业的竞争主要是依托残酷的新闻市场竞争机制的,因此它必然要追随市场竞争的各种客观规律,比如自由竞争规律、垄断兼并规律、跨国发展规律、资本运营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等,其中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市场的“二八定律”。

;所谓的市场“二八定律”,是指市场竞争中利益追随主体(市场营利性企业组织)的80%的利润,往往来源于只占其20%份额的主要客户群。

;随着这种报刊市场竞争的发展,以往市场竞争中笼统定位的大众化报刊逐渐细化为读者群体对象不同的三种现代报刊类型:

以下层平民读者(数量庞大,但消费能力不强)为对象的大众通俗化小报;

以社会中层读者(数量庞大,具有一定商品消费能力)为对象的现代商业化中报;

专以中上层读者(数量不大,但具备极强的商品消费能力和社会示范性)为对象的主流权威性大报。

;三、政论-政党报刊的传统与转型

(一)传统政论-政党报刊的市场化转型

众所周知,纸媒是以个人政论与政党集团所创办的政治性报刊为肇始的。但是这类报刊的特定信息内容、特定传播方式、特定精英对象,使其在客观发展进程中必须不断地进行转型,以求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新的读者群体。

;(二)对廉价报刊的拨乱反正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许多有头脑的政论-政党报刊从业者开始主动地观察与吸取廉价报刊的诸多优点,比如新闻性导向、企业化经营、大众化读者、平民化语言、客观性形式和职业化人员等,这使得以往眼光狭隘、功能单一、圈子窄小、影响有限的传统政论-政党报刊逐渐开始向以全体社会公众为读者对象(其实是以全社会精英人群为主要对象)的主流权威性大报转型。

;这种主动或被动的报刊形式化、内容化转型过程可以看作西方政论-政党报刊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对廉价报刊主要弊端的一种强有力的反拨,也是其主动积极地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环境,吸取大众廉价报刊系列优势,并结合自身的传统优势主动进行改革演化的历史转型。

;第二节历史的进程;(一)初创阶段(1785—1803)

《泰晤士报》创刊于1785年1月1日(原名《每日环球纪录报》,1788年改为现称),创办者是约翰·沃尔特,史称沃尔特一世。商人出身的沃尔特一世在一次完全偶然的机遇下创办了这份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报纸。

;(二)黄金时代(1803—1874)

沃尔特一世无疑为《泰晤士报》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由于他一生中曾三次被判处监禁,健康大受影响。1803年,其子沃尔特二世正式接棒主持《泰晤士报》的工作。从这一年开始一直到19世纪中后期,《泰晤士报》在沃尔特二世、沃尔特三世父子两代人的手中,进入了黄金时期。

;1.沃尔特二世和他的全面改革

不同于父亲普通商人的身份,沃尔特二世是著名学府牛津大学的高才生,读过商科,懂经营,会管理,熟悉伦敦上流社会。他接管《泰晤士报》时才26岁,上任伊始,沃尔特二世便致力于对《泰晤士报》进行全面的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变化就是他开始实行一种独立的办报原则,率先在英国打出了报刊“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旗号。

;2.主编托马斯·巴恩斯及其贡献

托马斯·巴恩斯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1810年进入《泰晤士报》工作,很快获得老板赏识。1817年他32岁,被任命为该报主编,全面负责报社工作。作为《泰晤士报》历史上最伟大的主编之一,他全力贯彻沃尔特二世的独立办报原则。在他25年的任期里,《泰晤士报》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及巨大的成功。

;巴恩斯作为《泰晤士报》主编所发挥的另一种才华,是他对广泛、详尽、迅速的新闻报道所给予的充分重视。巴恩斯敏锐地觉察到了许多迅速崛起的英国工业城市的潜在新闻价值——这些城市中正发生着许多激动人心的故事,这些城市中有着最为热心的读者群体。

;3.主编约翰·德莱恩及其贡献

1841年托马斯·巴恩斯逝世以后,沃尔特二世又任命了一位精明能干、才华出众的新主编,《泰晤士报》在这位主编任期的35年内获得了更大的声誉,他就是约翰·德莱恩。

正是在巴恩斯和德莱恩时代,《泰晤士报》全面奠定了自己的独立报业地位,而该报就独立报业的性质、自由度、职能等进行的一系列权威性阐述,也对英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4.沃尔特三世时期

沃尔特三世秉性严肃,极富责任感,在他的主持下,《泰晤士报》继续以崇高的声誉屹立于英国报坛之上。沃尔特三世也先后任命了两位能干的主编托马斯·切诺利和乔治·巴克尔,还曾拥有过两名当时欧洲最有名望的传奇记者布劳维茨和华莱士,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三)日趋衰落(1874—1908)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特别是在沃尔特三世去世后,随着英国报刊印花税的废除,英国的报价普遍降低了。以《每日电讯报》的崛起为标志,英国迅速地产生了一大批廉价报刊。在这批大众化廉价报刊的冲击下,墨守成规、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