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 课件 项目8 萜类和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技术.pptx

天然药物化学 课件 项目8 萜类和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技术.pptx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然药物化学

;项目一绪论

项目二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项目三糖与苷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项目四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项目五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项目六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项目七皂苷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项目八萜与挥发油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项目九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项目八萜与挥发油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挥发油的组成、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检识。

熟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及重点天然药物中的活性成分。

了解萜类和挥发油的生物活性及分布。

技能目标:

能熟练进行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操作。

能用不同方法检识萜和挥发油成分。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导学情景

情景描述: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两军也深受其害。当时疗效最好的药物氯喹已经无效,寻找更好的治疗药物成为当务之急。越南求助于中国,国家启动了523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屠呦呦团队与其他机构合作,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

情景分析:《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因此受到启发,认为高温有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破坏,从而影响疗效。于是,她降低提取温度,选用乙醚提取。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在鼠疟药效及猴疟实验评价均显示抑制率达到100%。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讨论:青蒿素属于何种类型化合物?

本项目我们重点学习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只有充分掌握它们的结构及性质,才能从药材中提取分离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临床。

;;;;;;;;;;;;;;;;;;;;;;;;;;;挥发油(volatileoils)

又称精油(essentialoil),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且与水不相混??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挥发油类成分广泛分布在植物界,我国野生与栽培的含挥发油的芳香药用植物大约56科136属约300种。

常见含有挥发油的中药有:木香、苍术、当归、柠檬、厚朴、藿香、丁香、薄荷、柴胡、川芎、细辛、姜橙皮等。;一、挥发油类化学成分的化学组成

挥发油是混合物,一种挥发油常常由数十种乃至数百种化合物组成。

按化学结构分类,可将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分为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含硫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其中含氧衍生物是挥发油具有生物活性和芳香气味的代表成分。

;(一)萜类化合物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是组成挥发油的最主要成分,含氧衍生物有醇、醛、酮、醚、酸、酚、酯等,含量虽然较少,但是挥发油中具有生物活性和芳香气味的主要成分。

例如:薄荷油中的薄荷醇

山苍子油中柠檬醛

桉叶油中桉油精

樟脑油中樟脑。;(二)芳香族化合物

在挥发油组成比例中,仅次于萜类化合物,存在也很广泛,多为一些小分子的芳香族成分。;(三)脂肪族化合物

一些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有烃、醇、醛、酮、酯等,广泛存在于植物特别是水果中,但含量和作用一般不如萜类和芳香族化合物。

;;;;;;;;;;;;;;项目二色谱分离技术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