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_T 13476-2023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docx

GB_T 13476-2023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docx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BT13476—2023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本标准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制造施工及验收该标准对原材料要求生产工艺钢筋筋骨的加工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规定,旨在提高管桩的质量和效率新增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修改了型号分类见第3章改进了原材料要求见51,2009年版的41改进了钢筋及钢筋骨架的加工见522,2009年版的421422增加免压蒸管桩用混凝土强度的质量控制要求见532改变了管桩的抗剪性能指标见5

ICS91.100.30

CCSQ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476—2023

代替GB/T13476—2009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Pretensionedspunconcretepiles

2023-08-06发布

2024-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3476—2023

目次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分类及标记 2

5一般要求 4

6技术要求 6

7试验方法 8

8检验规则 11

9标志 14

10贮存、吊装和运输 14

11产品合格证 16

附录A(规范性)管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的计算方法 17

附录B(资料性)管桩预应力钢筋的配置、其他规格管桩的基本尺寸和抗弯性能指标 19

附录C(规范性)管桩的抗剪性能及其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23

I

GB/T1347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3476—20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与GB/T13476—2009相比,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b)更改了型号分类,增加了PRC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计算值的规定(见4.2.2,2009年版的

3.2.2、5.2);

c)更改了原材料要求(见5.1,2009年版的4.1);

d)更改了钢筋及钢筋骨架的加工,增加了镦头外形尺寸的要求(见5.2.2,2009年版的4.2.1、

4.2.2);

e)增加了免压蒸管桩用混凝土强度的质量控制要求(见5.3.2);

f)更改了管桩的抗剪性能指标,并增加了管桩的极限剪力指标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桩)的抗

剪性能指标(见5.4、附录C,2009年版的4.2.3、附录C);

g)增加了缺陷修补的一般要求(见5.6);

h)更改了外观质量要求(见6.2,2009年版的5.4);

i)更改了管桩的抗弯性能指标(见表4,2009年版的表4);

j)更改了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见6.5,2009年版的5.3);

k)更改了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见7.1,2009年版的6.1);

1)更改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并增加了非破损检测方法(见7.5,2009年版的表7),更

改了壁厚的检测方法(见表6,2009年版的表7);

m)增加了出厂检验的批量(见8.2.2),更改了出厂检验的抽样(见8.2.3,2009年版的7.2.2),更改

了外观质量的判定规则(见8.2.4.2,2009年版的7.2.3.2);

n)增加了型式检验的批量(见8.3.3),更改了型式检验的抽样(见8.3.4,2009年版的7.3.3),增加了混凝土抗压强度项目的抽样(见8.3.4.1),更改了混凝土保护层项目的判定规则(见8.3.5.5,

2009年版的7.3.4.5);

o)增加了吊装(见10.2);

p)更改了管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计算中部分参数的取值,增加了PRC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

的计算公式(见附录A,2009年版的附录D)。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嘉兴学院、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三和管桩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江西中泰来混凝土管桩有限公司、广州羊城管桩有限公司、天津建城基业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大地管桩有限公司、常德定海管桩有限公司、唐山市九晨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福建大力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科技大学、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总站有限公司、广东红墙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抚州中恒管桩有限公司、天津宝丰建材有

限公司、广东鸿业管桩有限公司、广东宏基管桩有限公司、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广东粤构新型建材产

GB/T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