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思维视角下的小学STEM+PBL教学 论文.doc

复盘思维视角下的小学STEM+PBL教学 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复盘思维视角下的小学STEMPBL教学论文摘要在深入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复盘及其学习机理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复盘思维在小学STEMPBL教学中具有多元价值,教学中如能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复盘操作训练,可以高效地提升学生能力,对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理工科人才产生积极的作用关键词复盘思维STEMPBL项目工程技术STEM课程PBL学习真实性激励

PAGE2

复盘思维视角下的小学STEM+PBL教学

【摘要】在深入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复盘及其学习机理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复盘思维在小学STEM+PBL教学中具有多元价值,教学中如能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复盘操作训练,可以高效地提升学生能力,对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理工科人才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复盘思维;STEM;PBL;项目;工程技术

STEM课程通常以工程设计为基石,为学生提供融入真实情境的工程设计体验,让学生用他们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各个领域的知识来解决真实世界中有意义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里的概念形成强有力而逼真的理解,未来在应对世界重大挑战时,能够通过创造、设计、建构、发现、合作解决问题。“PBL是一个围绕项目组织学生学习的模式”,“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权、无监督的任务时间以及责任感融合在一起”[1]。它的真实性激励了学生,提升了他们的劳动价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对现实生活的挑战。因此,STEM+真实的PBL学习是富有挑战性又催人奋进的。这种学习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共同解决更大项目中复杂的问题。而问题和项目并非需要趋同的解决途径,要求学生能够说明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能够论证所提方案针对真实的PBL项目要求的适用性,这个过程通常被定义为问题解决的过程。针对复杂问题的解决,大多数情况都有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每一种解决方案都各有长处和局限。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拓宽知识面来通过高风险测试,还要提升知识的深度、具备批判性思维、善于分析,能够系统地反思自己所提解决方案的长处和局限,强化更高水平的思维技能。然而,现实中没有一次工程的设计和科学的发现不是经历多次失败的,在STEM项目教学中若要学生向工程师、科学家那样,以解决真实问题的造物需求为探究主线,那么“失败”则在所难免,它是认知发展总链上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倘若能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复盘思维,让学生在实战项目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通过动手动脑,在高频、有深度、持续地复盘操作中完成对知识的“动态建构”,从而实现“知识链”“思维链”“行动链”三链融合,才能让STEM教育焕发其应有的光芒。

一、复盘的内涵解析及其学习机理

所谓复盘,是围棋中的一个术语。本义是当我们下完一盘棋后,要在棋盘上重新走一遍,看看哪些子走得好,哪些子走得不好,这个重新走一遍且伴随深度思考的过程就是复盘,也称为复局。这种走一遍不是简单地将棋子按照原来的顺序还原,而是要对每一手重新进行思考。一是为了还原当时的思考逻辑,二是因为事后重来可以获得一种画外看画的角度,使其有一种局外人的从容,给了自己一个更为理性的再思考的机会。通过复盘,能够发现“自己在对局过程中,哪些是疑问手,哪些是胜负手,哪一步错了,哪一步精彩。对于疑问手,还有哪些不同的应对手法,更好的下法是什么,下法改变之后的应对是什么,不同手之间的顺序需不需要进行调整等等”[2]26。当下,复盘泛指“在头脑中对过去所做的事情重新‘过’一遍。通过对过去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回顾、反思和探究,找出原因,总结规律,从而指导我们解决问题,帮助我们提升能力”[2]27。复盘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复制呈现,而是对各种可能性进行探讨,是有系统、有目的性、有策略的。复盘的关键在推演,也正是推演这个动作将复盘与总结从本质上区别开来[3]14。

U型学习法是复盘的学习机理。“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这是《荀子?儒效篇》中关于学习的阐述。意思是只有能践行的学习,才是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包括闻、见、知、行四个步骤(如图1)[4]54。

闻,指的是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离不开丰富的阅历,我们要争取更多的机会去体验,并及时对所经历的进行回顾、梳理,积累让有意义学习发生的“原材料”。离开了体验,学习将被架空,也就不可能真正发生。

见,是指学习不仅要回顾、梳理,还要进行深入地分析,要找出成败的原因与关键点,进而产生一些有见地的想法。离开了分析和反思,学习便成了机械与重复,即使阅历再丰富,也不可能产生全面、系统、有深度或正确的知识与思想。

知,强调的是一些看法、见地的产生可能存在偶然性,我们要能通过举一反三去深入探究事物背后的规律,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变化,包括对未来的适用性,并提炼出具有普适性和一般性的规律。这是一种有效行动的能力、是一种创新。

行,是指学习是知行合一的,知识要作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从而提高行动效率和效果,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如果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没有后续的转化与应用,这种知识便只能是惰性知识,在实际行动时难以产生作用。

从思维的脉络上看,以上四步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程。首先是对具体经历进行回顾、梳理。此乃“此”和“表”;其次是对比、分析和反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