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讲义-第四章.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

了解地理条件对城市形成的发展的影响。

掌握常见的城市地理位置类型。

掌握城镇地理条件的综合评价方法。

地理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动态影响。

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城镇发展地理条件的综合评价方法。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00多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市集出现。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又与农业分离,形成许多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市集逐步成为城市。导致城市雏形形成。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和商人从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城市才具有了完备的职能,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导致城市规模扩大。

机器大工业替代工场手工业,才产生人口向城市的迅速集聚,出现了现代化大工业城市、现代大都市、大都市区、大都市带。掀起城镇化的世界浪潮。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到来,必将使城市在许多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功能更加复杂化、城市网络更加复杂化和数字化、国际经济联系更密切,经济辐射能力更强)。城市“长个头”的时候到来,除港沪外、再成长出多个国际型城市(世界城市workdcity或全球城市Globalcity——指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具有主导作用或巨大影响力的少数城市,他们处在世界城市功能等级体系的顶端。上海至2010年要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综上所述,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社会生产方式是制约城市形成发展的根本因素。

它首先反映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大的历史阶段。

其次,在同一个历史阶段内,城市的兴衰也受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兴衰的制约。

在这一前提下,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城市,城市的分布和发展的状况也有差别,地理条件在这种差异的塑造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下面讨论区域地理条件和地理位置,前者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不同的区域为那里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后者则是在区域背景基础上,对单个城市发挥影响。

城市群体分布的区域基础

区域地理条件从总体上影响一个国家、一地区城市群体分布(城镇体系)的面貌,即哪儿城市多,哪儿城市少,哪儿城市密,哪儿城市稀。

如苏北、苏南两个样。四川盆地内部和边缘差异显著。

云南、广西城市分布均匀,因城市在坝子内,河谷盆地里。而坝子和河谷盆地分布均匀所以分布均匀。

一城市宏观分布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一般来说,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比非特殊职能的小城镇要紧密得多,因此大城市地域分布上的规律性更典型。

大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却明显集中在气温适中的中纬度地带。在中低纬度地带又明显集中于降水量400mm以上的半湿润、湿润地区。

而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区,则很少有城市分布。

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其平均纬度:

在20年代初是44°30′,

在50年代初是36°20′

70年代初是34°50′,

具有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范围方向缓慢移动的趋势。

1981年初,全世界有100万人口以上城市197个,其中近90%(175个)在北半球。在北半球的这些大城市向北不超过北纬60°,其中137个(占总数的78%)在北纬25°以北。南北纬25°之间的低纬度地区一共只有50个。

大多数城市的分布,既要求气温适中,又要求有适度的降水。

中国近60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有包头、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4个城市是在年降水不足400毫米的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美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760—1270mm降水量较湿润地区。1950年以来,美国人口增长最高的前10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区全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508mm的干旱、半干旱南部地州。原因之一是对户外活动和有益于健康的气候环境的追求,富裕阶层和退休者是迁移的主体。

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分布也有密切关系。平原是城市分布的理想环境。

1981年世界197个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80%以上(160个)分布在海拔不足200米的滨海、滨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其中又以位于海拔103米以下的居多。

中国的设市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67%(1983)。

可见,平原是城市分布的理想环境

原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农业发达利于提供各种产品。人口分布集中,有利于组织交通有利于向四周扩展,节省建筑投资。

中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有10种类型:

海滨城市

三角洲平原城市

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

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

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

文档评论(0)

livestud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