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精品试卷·第PAGE2页(共NUMPAGES2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课题
5.2预防犯罪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预防犯罪》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的第二框。本课共分为两个条目,第二目是“加强自我防范”,是继第一框《法不可违》之后对犯罪行为的剖析,学好本课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人对事都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青少年社会经验较浅,情绪不稳定,做事容易冲动,易受环境影响,如果缺乏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对生活中的小问题不够重视,易造成违法行为的发生。部分学生对法律存在认识上和态度上的偏差,比如误认为未成年人违法行为不受法律制裁,片面认为违法犯罪的成本不高等。
学习
目标
1.政治认同:判断犯罪行为,明辨是非,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意识。
2.道德修养: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树立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
3.法治观念:增强法治观念,能够增强防范意识,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4.责任意识: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重点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难点
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特点和课标要求,灵活运用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等,使用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视频导入——《致少年》
教师提问: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总结:没错!想要追求平凡的幸福,就必须要遵守法律,预防犯罪!——引出课题《预防犯罪》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用未成年人犯罪后的反思视频,引入本课主题。
讲
授
新
课
一、了解罪与罚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视频中主人公的案例,来以案说法,了解罪与罚。
材料展示: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的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
后来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但他仍不悔改。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并殴打他人致重伤,最终因犯抢劫罪、故意伤害罪被判刑。
今天的第一个环节,就要邀请同学们化身小小法官,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有以下三个议程:
议程一:找寻判罚陈某的法律依据
议程二:分析陈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议程三:讨论陈某可能受到的惩罚
(一)议程一:找寻判罚陈某的法律依据
现在我们进行第一个议程,找寻判罚陈某的法律依据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在讲一般违法行为时提到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民法典》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法律?我们要对陈某进行判罚,要根据哪一部法律呢?
总结:我国刑法对400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处什么样的刑罚。它是我们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二)议程二:分析陈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1.教师过渡:掌握了判罚的法律依据后,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议程,分析陈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判定陈某的行为是否是犯罪,就必须先了解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教师提问:阅读探究活动,试对比分析陈某的两种行为,找到判断犯罪的基本特征。
材料展示: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行政拘留。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触犯了刑法,依照伤害程度不同被处刑罚。
教师提问:对比分析上述行为有什么不同?
总结:同样是因为殴打他人,但是行为一和行为二对比却有些许不同,社会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这就是区分一个行为是罪还是非罪的标准。
教师提问:什么是罪犯?
总结: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教师提问: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总结:严重的社会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必然的法律后果。
通过以上三个关于犯罪基本特征的梳理,我们发现这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2.教师过渡:根据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现在我们来判定陈某的行是否构成犯罪。
出示材料:
但他仍不悔改。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并殴打他人致重伤,触犯了刑法,最终因犯抢劫罪、故意伤害罪被判刑。
教师提问:陈某的行是否构成犯罪?说说你的理由。
总结:陈某拦路抢劫,并殴打他人是属于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同时他触犯了刑法,并最终被判刑,受到了处罚。因此陈某的行为构成犯罪。
(三)议程三:讨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