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xVIP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本文主要探讨了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概述明朝时期开始实行官方编纂户籍制度,通过编制册籍,便于管理和控制人数之后历次改革,户籍制度日益完善,包括人口分类户籍编制方式等2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作用1户籍制度的形成和完善有助于控制人口,避免了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社会问题2户籍制度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人口,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需求

第=PAGE1*2-11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PAGE1*22页共=SECTIONPAGES2*24页

第=PAGE1*2-11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PAGE1*22页共=SECTIONPAGES2*24页

17.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1.《明史?食货志》载:“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馀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此后每十年编造一次,每册一式四份,分别上报户部及省、府、县。由此可知明代编造黄册的直接目的是

A.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B.迅速增加国家财税收入

C.提高经济总体水平 D.强化户口及赋税的管理

2.在士大夫的引导下,宋代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家族制度。在这些家族中,有利用血缘和伦理道德为规则进行管理的族规要求,如在《吕氏乡约》中就提到“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据此,这类族规(???)

A.丰富了官僚政治的内涵 B.便利了政府对世家的控制

C.造成了家族内部的封闭 D.有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

3.下表为唐代的部分文书。据此可推知当时(???)

婺州信安县显德乡梅山里祝伯元租布一端

婺州兰溪县瑞山乡从善里姚君才庸调布一端

永平府卫士胡外生贯坊(州)??中部县安平乡神安里父通□

北庭都护府仓曹府流外四品、上柱国赏绯鱼袋康处忠,年卌一

西州高昌县安乐乡高泉里身为户

A.赋税徭役轻简利民 B.户籍制度严格详备

C.边疆管理严谨有序 D.基层治理规范有效

4.钱公辅《义田记》载:“范(仲淹)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于其里中买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好曰义田,以养济族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这反映出

①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

②社会救济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

③政府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

④民间慈善组织开始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明中叶,朝廷在松江地方官谏请下于松江府析置青浦一县,以分摊赋税征收和行政管理的责任。而松江士绅阶层从维护田产利益和便于逃避赋税等方面考虑,促使朝廷罢废青浦县。随着松江士绅阶层在政治上的失势,最终青浦复县。青浦县的废置(???)

A.是商品经济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B.说明地方治理需平衡各方利益诉求

C.根本上扭转了当地钱粮难征局面 D.成为衡量区域开发程度的有效指标

6.开皇十五年和十六年,隋文帝将西北地区原来由自发管理的赈灾机构“义仓”收归州或县管理,由之前民间捐助谷物,改为按户等定额征税,后全国推行。隋炀帝时期,地方政府开仓放粮要经过朝廷的批准。可见,这种变化(???)

A.减轻了百姓负担 B.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C.保证了隋朝稳定 D.不利于政府备荒赈灾

7.宋真宗年间有官员建言,“奉诏京东安抚,民有储蓄粮斛者,欲诱劝举放,以济民贫,俟秋成依乡例偿之,如有欠负,官为受理”,此建议得到皇帝采纳。这反映出宋代(???)

A.台谏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B.官营借贷业乘机打压民间借贷

C.民间救济者权益得到保护 D.国家社会保障的主导地位确立

8.隋朝开皇五年,全国实行“大索貌阅”,按人查对户口,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这次检括户口“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隋朝“大索貌阅”(???)

A.旨在减轻农民负担 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C.导致人口数量增加 D.配合推行租庸调制

9.秦法规定,老人控告子女不孝要立即拘捕子女;针对不孝行为,秦律甚至施以流放、断足等严厉刑罚,赡养老人渐成强制性义务。这反映出秦朝的社会治理中(???)

A.蕴含儒学思想 B.致力提高民众素质 C.重点强调法治 D.注重基层组织建设

10.清朝雍乾时期,在聚族而居地区,“于族长之外,设立族正,官给印照,责令约束族丁”。族正既不同于族长,又不同于政府官员,具有双重身份,成为政府与宗族之间的媒介。这一制度的推行,旨在(???)

A.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B.强化强宗大族的势能

C.革新地方行政区划 D.弱化政权族权的结合

11.清代城市中的会馆和行会不仅向贫困的成员提供物资,还为去世的贫困同乡提供墓地。后来,这些组织逐渐发展到向城市提供慈善服务。从为同乡提供福利到关注整个城市的市民利益,这说明(???)

A.商帮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B.民间慈善机构的作用增强

C.民间力量促成社会和谐 D.商人对城市身份认同增强

12.1751年,徽州府发生旱荒,“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