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咏怀古迹》赏析.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诗《咏怀古迹》赏析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

①赴:奔赴。形容群山连亘,势如快马奔赴。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明妃:王昭君,名嫱,汉元帝宫人,竟宁元年(前33)被遣嫁匈奴呼韩邪单于。西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又称明妃。村:昭君村,据说在今湖北兴山县城南郊宝坪村。

②紫台:紫宫,指汉宫。连:这里是联婚的意思。朔漠:北方沙漠,匈奴所居。青冢(zhǒng):指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传说“胡中多白草,王昭冢独青,号青冢”(《归州图经》)。

③省识:察看。春风面:美貌的容颜。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命画工描绘宫女容貌,按图召幸,昭君不肯贿赂画工,遂被画工将画像点破,不得召幸。后匈奴单于人朝求亲,元帝按图遣昭君前往。临去时元帝召见昭君,方知容貌为后官第一,但已后悔莫及。环佩:古时妇女佩饰,代指昭君。

④胡语:胡音。指昭君既嫁胡人,其琵琶亦自演奏胡音。《琴操》:“昭君在匈奴,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曲中论:在乐曲中寄托情怀。既点明昭君怨恨流传千载,也含蓄地说明了诗中也寄托着诗人不为朝廷所用、长期漂泊的怨恨。

[译文]

千山万壑的体势好像要奔赴荆门山,在荆门山下还有王昭君出生和生活过的山村。她一离开汉宫就直奔北方大漠,如今只留下了被黄昏暮色所笼罩的一座青冢。(元帝)仅凭图像哪能知青春美貌,王昭君空虚的魂魄也会随着环佩响声在月夜归来。王昭君千余年用琵琶弹出胡人的曲调,分明从曲子里能体味她的怨恨。

[简析]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起句不凡,但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些出人意外,由此可见昭君在诗人心目中的分量,值得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壮丽的诗句郑重地写她。颔联诗人只用简短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雄浑有力,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颈联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尾联则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昭君的“怨恨”既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是她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这是千百年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显然,杜甫在此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寓居在昭君的故乡,家乡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便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的乡愁。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高级教师持证人

专注于文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和润色等,己有近十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方案功底,可承接演讲稿、读后感、任务计划书、营销策划书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高级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