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3张PPT).pptxVIP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3张PPT).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一、选官制度1.历代选官制度回顾选官方式世袭中央自下而上推荐评定授官分科考试选官标准血缘军功品行才能才能、门第才能、学识世卿世禄制军功爵位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选官制度商周战国到秦朝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一、选官制度2.选官之变:平民与贵族的博弈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度......在其初创之时,犹能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选拔出有用人才,但后来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控,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朝廷任命中正官时,往往要征求本地出身的高官们的意见,连中正本身的公正性也逐渐丧失。——《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消极评价:九品中正制度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垄断性和封闭性是其显著特征,导致社会阶层固化,不利于人才选拔和中央集权。一、选官制度2.选官之变:平民与贵族的博弈科举制的改进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科举制创立的背景(1)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2)随着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壮大,他们要求相应的政治地位;(3)中央政府为打击士族的特权地位,加强中央集权,重视选拔人才。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宋朝:发展明清僵化、直至废除一、选官制度2.选官之变:平民与贵族的博弈科举制的不断完善(发展)科举制废除分科考试增加科举考试人数、科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制度严格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八股取士殿试武举唐玄宗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宋朝明清1905年以积极影响为主范围:以世家贵族为主——平民标准:门第家世——才能学识方式:推举——公开考试趋向:制度化、公平、公正以消极影响为主一、选官制度2.选官之变:平民与贵族的博弈科举制的评价(意义、影响)材料一:唐代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要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要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采用更加公平的选拔方式,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2)扩大了统治基础,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材料二: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3)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材料三:(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4)对西方现代文官考试制度产生有重要影响.材料二: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日知录》(5)消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人们个性和才能的发挥,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一、选官制度朝代夏商周秦国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选官制度选官方式选官标准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自下而上推荐评定授官世袭任命分科考试军功才学血缘门第品行选官标准:趋向公开、公平选官方式:趋向严密、科学选官权力:从地方逐渐收归中央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趋势:白居易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开始了宦海生涯。历任左拾遗、户部参军、中书舍人、杭州刺史、刑部侍郎等官职。公元846年,追赠为尚书右仆射,谥号“文”。二、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设中朝三省六部制太宗在位23年,当时充任宰相一职的有29人,武后在位21年,充任宰相者多达76人。——侯力《中国政治制度史》分相权设丞相转移相权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二、三省六部制皇帝三省六部示意图提交上奏政事堂(中书门下)朱批敕令审议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封驳执行政令起草政令审核政令吏、户、礼、兵、刑、工三省分工明确,互相制约;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一体化的趋势。阅读课文思考:三省如何分工运行?三省长官的地位如何?【历史探微】政事堂集议制度三省六部(隋朝至贞观初)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为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是当朝宰相议决朝廷军政大事的场所,后迁至中书省。北宋前期沿袭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元、明、清时,不再设政事堂。政事堂集议制度(贞观至开元)中书门下体制(开元十一年(723)以后)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

文档评论(0)

159****19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