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docxVIP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NUMPAGES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少年周恩来》。本课主要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期在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时,听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疑惑不解,想弄个明白,在修身课上,又问魏校长,魏校长没有回答。为了探索这个问题,周恩来决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全文语言流畅,层次清晰,以“中华不振”为线索,讲述了周恩来耳闻、目睹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崛、豪”等6个生字,会写“庭、榜”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严肃、振奋”等词语。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体会词语的准确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具体的事例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能从课文中找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并能联系实际,树立为国家、民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感悟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字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胸怀天下,志向远大的名言,谁来说说是什么?

2.是啊,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体现出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自学提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用波浪线画出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反馈,深入学习

(1)引导关注“中华不振”。

①在当时,中华不振意味着什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②出示课件: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灯红酒绿”和“热闹非凡”分别形容什么情景,体会词语的准确性。

③指导朗读,读出对“中华不振”的深刻理解。

(2)引导关注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

①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关注三件事情,了解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

②指导朗读,读出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坚定决心。

三、总结全文,提升认识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回到修身课上,魏校长问:“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纷纷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此时此刻,你想对周恩来说些什么?

2.是啊,周恩来虽然年少,但他却有着为天下着想,为国家着想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让我们再次回到课题,一起读——(生齐读课题。)

四、布置作业,深化理解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想想自己为什么而读书,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中华不振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深入探究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使学生对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中华不振”、“灯红酒绿”和“热闹非凡”,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准确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民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

总之,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流畅,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理解障碍和认知挑战。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感悟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中华不振”的深层含义和背景是一个挑战。他们可能对历史背景不够了解,对“中华不振”这个概念感到陌生。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个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感悟周恩来的志向。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历史背景介绍: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或者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包括中国的社会状况、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的苦难等,让学生对“中华不振”这个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课文内容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对“中华不振”的具体描述。例如,课文中提到的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与中国人不得入内的对比,可以让学生感

文档评论(0)

147****5114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德州鹏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400MA3CG0N58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