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docx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姓名:班级:

一、单选题

1.苏洵《嘉祐集》中记载:“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A.官僚政治体系完备 B.冗兵弊病日益凸显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专制皇权持续强化

2.观察下面《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该为(???)

A.郡 B.州 C.路 D.省

3.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任用当地土酋为地方长官,但不许土酋自置职名,凡土酋自置的名号,宋朝一律不予承认,须中央任命方可,如“夔州路降蛮首领皆自置职名,请因而命之,上不许”。这一措施()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政策特征 B.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社会治理

C.基本稳定了宋代的政权环境 D.推动了宋朝疆域的巩固与拓展

4.宋代科举制度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恩荫”制度也一直存在。在封建制度下,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称之为“推恩荫补”,是世袭制的一种变相。宋代的“恩荫”(???)

A.加剧了冗官现象 B.体现了社会公平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完善了科举制度

5.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

A.扩大地方权力 B.恢复分封制 C.健全中央机构 D.简化官员选任程

6.宋太宗时规定,各路转运使不准随便上京奏事,遇“非常事,许乘驿入奏”。神宗时,特准部分转运使“如有要切公事,须合面奏者,即取旨”。徽宗后期,要求转运使“各条具所部无名之费、不急之务”奏报朝廷。与此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地方割据卷土重来

C.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D.瓦剌势力南下扩张

7.宋代实行“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人分往(管理)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救不治本司事”。这一做法(???)

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导致了武将势力膨胀

C.防止了权力过于集中 D.造成了宋代积贫积弱

8.下表为不同时期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评价内容

史料来源

变乱旧章,兴害除利,舍是取非。(乃至)病民伤国。

司马光《传家集》(北宋)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罗大经《鹤林玉露》(南宋)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

梁启超《王安石传》

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由表格内容可知(???)

A.历史叙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B.只有一种观点符合历史事实

C.当代学者研究结论更为全面 D.宋代史料记载更加真实可信

9.两宋路级四监司职权分工表,据下表可知,四监司的设置(???)

四监司

安抚使

转运使

提点刑狱司

提举常平司

职权分工

掌兵民之政

经度财赋,掌“婚田税赋”

掌“狱讼经总”

视丰歉而为之敛散,掌“常平茶盐”

——据高进等《监察之监察:宋代的监司互察》整理

A.确保了吏治清正廉洁 B.造成了积贫积弱局面

C.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0.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内容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是(???)

A.推动社会转型 B.加强中央集权 C.整顿官僚机构 D.实现富国强兵

11.熙宁八年(1076),诏:“外国刺事人,令都亭驿、开封府密遣人缉捕。告获一人,赏钱千缗;即居停知情人能告首,原罪外亦与酬赏。时北人泛使将至,虑有奸人窃觇(窥视)中国也。”据此可知当时政府意在(???)

A.注重维护地方稳定 B.预防国家机密外泄

C.保障经济正常发展 D.加强监察提高效率

12.宋代引入大量文人参与国家军事管理,军队内升迁“必出人主亲擢”,宋孝宗甚至对于“三衙”以下诸军统制官的选拔都“锱铢必较”。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B.分散中央机构权力

C.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3.宋太宗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帝王用心,常须谨此。”为此,宋代统治者采取的治国策略是()

A.文武并重 B.分割相权 C.强干弱枝 D.组编禁军

14.宋太宗时,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三年一替”。这反映北宋(???)

A.政治制度愈加僵化 B.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C.官员职能较为混乱 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15.熙宁七年(1073),宋政府颁布免行法,规定开封城内各行按获利多寡向政府交纳免行钱,免除其对官府的物资供应,宫廷及官衙所需物资由市易司估定物价高低,按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