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版《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课件.ppt

21版《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新版教学课件如遇课件中视频、音频无法正常播放,请在网站联系上传者索取完整版本。如需与本课件(或其它课件)配套的教学设计、随堂练习,请与上传者联系索取。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思想道德与法治》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性是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西方价值观有哪些不同?问题导入目录二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一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三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一、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一)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所坚持和追求的价值理念。(一)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原始社会社会主义价值观遵循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一)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价值观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要求。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同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相适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价值表达2017年9月连接云南宣威和贵州六盘水的北盘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全长1341.4米,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相当于200层楼高——这也是世界最高的大桥。为何中国政府肯下血本在西方国家绝不做的“亏本买卖”上下功夫?中国政府在相对偏远省份(自治区)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桥梁,是对“更富强、更平等、更公正……”的追求,诠释了中国的价值底色。(二)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墨子孔子韩非老子诸子百家盛况(二)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庄子列子鬼谷子天人合一自强不息道法自然(二)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诸子百家理念孝悌忠信与人为善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二)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强调“民惟邦本”“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23(二)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强调“君子坦荡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与人为善”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6“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二)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二)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类节目热播《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节目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增进了人们的价值认知和价值认同。视频: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把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三)吸纳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吸纳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视野、中国气派的价值观(三)吸纳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经验、中国实践为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理念赋予社会主义性质代表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和价值理念二、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引导最广大人民为实现美好社会理想而奋斗。(一)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站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以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为宗旨,竭尽全力为人民求福利、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一)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立场是社会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溪涧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如遇课件中视频无法播放,请留言或私信,一定予以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43101132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