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神奇的自然景观为题材,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三

首》《观潮》《火烧云》为精读课文,《四季童话》为略读课文.《古诗

三首》中的三首唐诗都是以写秋景为主的.《观潮》描绘了农历八月十

八日在钱塘江观潮时所见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

想感情.《火烧云》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变化,表现出大自然的瑰

丽,表达了人们观看火烧云的喜悦心情.《四季童话》以童话的形式和优

美的语言描写出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

二.教案重点:

本单元以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为训练重点.单元导语把学生带

入了那变幻无穷的大自然的天下奇观之中,大大激发起了学生学习本单

元课文的兴趣。同时还提示学习课文时能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尬

意在使学生在欣赏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的同时,还要了解文章的表达顺

序,从而达到读中悟写的目的.《观潮》《火烧云》两课后面围绕这一专

题编排了相关的思考题,这两课重点承担了本单元的专题训练任务.

三.教案目标:

1、积累语言.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适合朗读,背诵,

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从读中悟写,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变化中的大自然的观

察能

力,和通过观察到的景象展开丰富联想的想象能力.

3、通过语文大课堂的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

的能力.

5古诗三首

一,教材分析

《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

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把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

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具匠心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

《菊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菊花是诗人们喜爱的歌咏题材.有

的人爱菊1/4

是因为菊花不畏风霜,有的人爱菊是因为菊花蕊洁香远,诗人元稹则

是因为菊花开尽就再没有别的花了.诗人的立意新颖别致是咏菊诗中难

得的篇章之一.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

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继,张继一生,仅以此诗流传后世,

但仅此一诗,已足够使他名传千古.这首诗写的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

乘船来到苏州城外的枫桥,泊船靠岸.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孤寂

忧愁的情怀.

二,教案建议

1,古诗的教案方法:

教案中要把理解感悟,体会感情,引发想象作为重点难点.可以借助注

释,插图,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从理解诗句的意思入手,启发学生

想象,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总体上

分三大步为:正音明意悟情.具体到每一首诗的教案,可分为以下几

步:读诗正音看注明意质疑问难适时点拨--试讲大意—体会情

感熟读成诵.

教案时应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可借助于字典和注释自己试读试讲

对不懂的地方,可展开小组和全班的讨论.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在读中展开想象,逐步理解诗中所表现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观潮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结构清楚,层

次分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

文章一开头,即以天下奇观四字统领全文.接着围绕奇字,用三个逻辑

段介绍了观潮的过程,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尮奇,既是文章的

主线,又是文章的中心.

二,教案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1.教案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案的主要内容.引导学

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突出重点的方法:

2/4

(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懂得作者是按照极远—渐近—再近

—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懂得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

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天

下奇观的思想感情.

(3)重点理解比喻句.

引导学生分清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它们的作用,

懂得这样比的真正含义.

(4)运用电教手段——录像,创造情境,激发情感.放录像—画批—讨

论—朗读多种教案手段优化组合.

将看,想,说,读有机结合.做到图

文档评论(0)

180****80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小学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