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建筑施工现场基坑降水深度不足).pdf

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建筑施工现场基坑降水深度不足).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质量通病分析

(建筑施工现场基坑降水深度不足)

1.存在现象

(1)地下水位没有降到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即挖土面以下o.5

—1m,水不断渗进坑内。

(2)基坑内土的含水量较大、较湿,不利于土方开挖,并引起基坑

边坡失稳。

(3)坑内有流砂现象出现。

2.分析原因

(1)对需要进行降水地区及相邻地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

料缺乏详细的了解和调查,没有查明相对含水层和不透水层、地下

水的补给关系以及主要含水层和下卧层等情况;收集的资料与实际不

符,或是借用附近工程有关资料;降水设计所采用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不可靠,影响了降水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2)降水方案设计有误,井点的平面布置、滤管的埋置深度、排

水沟和排水井(坑)的布置、设计的降水深度不合理。

(3)对工程特点和降水设备的性能缺乏

(4)降水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是在运输、装卸、堆放、安装、

使用过程中,零部件已经磨损,达不到要求的精度,不能发挥应有的

作用。

(5)施工质量有问题,如井孔的垂直度、深度与直径,井管的沉放,

砂滤料的规格与粒径,滤层的厚度,管线的安装等质量不符合要求。

(6)井管和降水设备系统安装完毕后,没有及时试抽和洗井,滤管

和滤层被淤塞。

(7)排水沟未及时清理淤泥,妨碍排水。

(8)机电设备故障或动力、能源不能满足降水设备运转的需要,造

成地下水降低后回升。

(9)降水方案与挖上和基坑围护方案不相匹配,施工过程中因土方

开挖和围护支撑的拆除影响降水,甚至破坏降水设备。

3.预防措施

(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以及降水范围、深度、起止时间和工

程周围环境要求是制订降水设计方案、选择施工机具、计算涌水量、

布置井点位置、确定滤管位置和标高等的基本条件,应提前进行勘察

或在现场进行有关试验,根据降水工程的复杂程度区别对待。

(2)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和其他挖方时,应根据当

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深度及要求降水的深度和工程特点。

(3)(3)采用挖掘机、铲运机、推土机等机械挖土时,应使地下水

位经常低于开挖底面不少于0.5m;加人工挖土时,地下水位低于开

挖底面值可适当减少。降水实际能达到的深度与工程特点、水文地质

情况、井点管的长度和平面布置等有关。井点降水系统的平面布置,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封闭形井点、双排井点或单排井点。对长宽度较

大的基坑可在基坑中间增设一排或多排降水井点;若有局部深度比大

面积基坑深的深坑(如电梯井等),可在探坑部位另设一组满足深坑降

水要求的井点。轻型井点的井距为0.8~2m,距边坡线至少1m;

喷射井点的井距为1.5~3m,距边坡线至少1.0m:电渗井点管(阴

极)应布置在钢筋或钢管制成的电极棒(阳极)外侧0.8~1.5m,露出

地面0.2~0.3m。对轻型井点、喷射井点和电渗井点,若按封闭方

式布置单套井点设备时,集水总管宜在组的对面断开,使抽水机组两

侧的集水总管长度、地下水拙汲量、管内的水流阻力和真空度大小

等可基本接近,以达到较好的抽水效果。当采用多套井点设备时,各

套井点设备的集水总管之间宜装设阀门隔开,使各套设备管内的水流

分开;当其中一套机组发生故障时,可开启相邻的有关阀门,借助邻

近的抽水机组来维持抽水。

(4)井孔应保持垂直,以防止孔壁坍塌;井孔的深度应大于井点

管的深度,以保证井点管的设计埋设深度;井子L直径应根据井点

的直径确定,不得小于规定的孔径,且上下应保持一致,特别是在井

孔穿过不同土层时,要注意施工质量。滤管应按要求的位置埋设在透

水性较好的含水层中,必要时可采取扩大井点滤层等辅助措施。如遇

孔壁坍塌,井孔淤塞,使滤管无法沉放到规定的深度时,应重新成孔,

严禁将滤管强行插入土中,以免滤管被淤泥堵塞而失效。成孔后,往

往孔内的泥浆浓度过大,使砂滤料不易灌填、沉落,影响滤层质量,

并使其透水性能减弱。因此,在灌填砂滤料前,应把孔内泥浆适当稀

释,使砂滤料易于灌填和沉落(也要防止泥浆稀释过度而造成坍孔)。

灌填砂滤料时,井管应居中,使砂滤料均匀地围绕在周围,形成滤层。

灌填高度一般要求达到天然地下水位标高,其灌填量不得小于计算量

的95%。井点管沉放到井孔内以后,管口应妥善保护,以防杂物掉

入管内造成堵塞。井点系统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7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