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课程标准下育人模式变革.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动新课程标准下育人模式变革

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高中学校开始使用新教材。

在遵循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使用新教材的双新“”时代,

如何推进五育“”共融,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北京实验学校

作为北京市海淀区首批高中示范校,勇当探路者,在探索中

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加强学生发展指导,优化选课走班

北京实验学校组建市、区、校三级联动研究团队,通过

“课程教学协作体、项目委托、自主研究”三条路径,聚焦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的关键问题,针对重难点问题开展协同

研究,形成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成果。学校依托“基于五育共

融的协同性课程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基于提升学

科核心素养的魅力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落实立德树

人的学生发展指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5个研究项目,从

课程体系、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教学、课程教学评价、

教科研生态建设及成果推广等多个方面,不断推进改革,在

优化“必修、完善选修、探究特修、指导自修、综合研修”五

个方面开展探索,进一步完善了选课走班机制和育人模式。

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修订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

关于“学生成长指导”的内容要求,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

心”,作为适应新课程、新教材新变化的支持机构,组建专门

队伍,实施“导师制”,针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生活、

生涯规划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激活学生内生动力,从而科

学认识自我、规划自我,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保证新课程、

新教材实施效果。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

辅助工具,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和使用,必须基于这一背

景。学校建设学科资源平台,利用信息技术为不同学科提供

教学资源,扩展教学空间,发挥其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

方面的优势;鼓励教师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撬动课堂教学方

式变革;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形

式深度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使课表的安

排更加科学、学生选科分班更加合理、“走班制”的过程化管

理更加精细。

构建“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

学校探索构建“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协同性课程体

系,以跨学科学习形式,以大背景、大问题、大辩论设计,

打造新型学习方式。“大背景”即结合文史哲、理化生、艺体

劳等多学科,利用跨学科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综合研究,注

重相互联系和逻辑关系;“大问题”要求用跨学科知识进行问

题设计,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兼顾;“大辩论”要求以事实为

依据,鼓励创新,答案不唯一。不同学科间教学方式的转换

和渗透,在知识间重新建立联系,使学生对学科渗透交叉运

用产生共鸣,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提高

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学校在充分领会新课程、新教材精神的前提下,在强化

国家课程框架的基础上,融合学校原有的“多元化、可选择、

有特色、高质量”的魅力课程优势和特色,不断完善和优化,

突出劳动教育、艺术教育、体育、综合实践课程的优势,满

足各类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突出育人的整体性、系统性、

协同性,以课程体系建设推动育人方式的变革。

学校专门建设了“学生学习中心”。“学生学习中心”包

含艺体中心,文史哲中心,阅读与朗诵训练室,数学与人工

智能、理化科学、天文与地理、科普、劳动等专用教室,倡

导大人文、大科学、大学科的学习方式,以大背景、大问题、

大辩论方式设计跨学科学习课程。学校将“学生学习中心”

的建设与学校原有的实验室、专用教室、艺体设施建设相融

合,突出融合、综合的协同育人特色,进一步优化学生学习

环境,满足各类课程开设和实施的需求。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服务于学生的全

面成长:以德立身--推进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整合思政

课程资源;以智开慧--开发多层次、多样化校本课程,整合

大学学术课程、大学先修课程;以体健身--坚持传统与现代

交融、竞技与休闲并行、健体与养心交织,开发以太极扇、

华尔兹、形意拳、少年剑术、定向运动、篮球、足球为代表

的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课程,整合各类社团体育课程,

构建套餐化、系统化的体育课程资源;以美养心--充分挖掘

学科课程美育功能,以戏剧艺术节为载体,整合艺术教育课

程资源,加大以京剧等为代表的优秀传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

力度;以劳育行--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诚实劳动,

倡导劳动生活化、

文档评论(0)

liang 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专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