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双碳”目标实现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摘要: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全
世界做出庄严承诺。近年来,数字技术加速创新发展,在推动“双碳”
目标实现上大有可为。结合数字技术在能源、工业、交通、农业领域
与“双碳”融合的天津实践,从应用转化、技术支撑、基础创新三个
方面探究天津市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双碳”目标实现面临的挑战,并
尝试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技术;“双碳”;绿色化;智能化
20世纪下半叶,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气候变化首次作
为国际社会关注问题提上议事日程;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开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新
纪元;此后,1997年通过《京都议定书》,2016年签署《巴黎协
定》,全球气候变化逐渐演变成集政治、经济、科技、能源、环境等
诸多因素于一体的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问题。2020年9月22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
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双
碳”目标是我国按照《巴黎协定》规定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强化目标
以及面向21世纪中叶的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对世界作出的
庄严承诺,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大国担
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
链、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创新发展,不断融入经济
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对于重组各类资源要素、优化产业结构和完善产
业链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推进产业数字化产生了强大的乘数效
应,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客观上也起到了绿色、低碳、减排
的效果。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
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碳达峰碳中和工
作作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明确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
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国内学者对数字技术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中的重要作用做出了积
极的探索和研究。陈晓红等(2021)认为,随着数字技术在资源、
能源和环境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创新,数字技术在实现碳中和目标
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1]。刘中民(2021)认为,在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技术发展,比如人
工智能、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等。庄贵阳(2021)认为,我国在人
工智能、能源互联网、清洁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很
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技术基础[3]。在
“双碳”目标指引下,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双碳”目标实现是天津全
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加
快建设“一基地三区”的有力举措,也是天津全面升级产业体系、加
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时代课题,机遇和挑战并存,
唯有锚定“双碳”目标,汲取实践经验,补短板、强弱项,才能在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新征程上实现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
发展。
一、数字技术与“双碳”融合的天津实践
(一)智慧能源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感知等技术打造能源互联网相
关服务平台,协调供需两侧多能互补,促进整体能耗下降、能效提升。
在供给侧,通过提高能源开采效率与设备互联程度,实现能源供给各
环节的数据化、集约化、精细化,为能源生产运行提供安全可靠的技
术支撑。在需求侧,通过高耗能行业数字化转型优化以煤炭、石油、
天然气为主的能源消费体系,提高能源消费系统整体效率,创新能源
消费新模式、新业态[2]。天津市数字技术赋能“双碳”目标实现面
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单新文郎楠国网天津电力公司建设“虚拟电厂”,
打破传统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电厂(供给侧)之间以及与用户(消
费侧)的界限,“串联”起各种发电、储能设备和用电负荷,通过监
测柔性负荷,自动调优响应电力供应,在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同时,
实现能源供应效益的最大化。随着“虚拟电厂”覆盖面的不断扩大,
发电煤耗和碳排放显著降低,为推动能源供给和消费的清洁低碳转型
架起一座连通各方的智慧桥梁。
(二)智慧工业
工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领域,推动工业绿色低碳是实现“双碳”
目标最关键的步骤。中国早在2015年就制定“中国制造2025”战
略,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