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总结.docx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问点总结

2017-11-11

一、新思想的萌发

(一)魏源与《海国图志》

1.背景:

(1)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3)鸦片斗争失败的刺激。

2.内容: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学问以和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意义: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当时学问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在禁烟运动时,就开场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四洲志》《各国律例》;还搜集、绘制西方战舰图样,仿制西方战舰。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二、维新思想

(一)背景

1.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

2.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气不断壮大。

3.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二)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代表

主要思想

康有为

把儒家今文中的“三世说”和西方的进化论相结合,宣扬西方政治学说。

梁启超

发表《变法通议》,鞭挞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扬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

①翻译《天演论》,提出进化论观点,增加多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念。

②对君权论进展严厉的批判,干脆动摇了君权论的根底。

(三)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开展进程中的作用

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先进学问分子探究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学问分子的眼界,进步了他们参加政治的热忱。

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这次变法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鞭挞封建思想文化,主见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悟,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根本内容和其历史作用

(一)三民主义

1.背景:

(1)鸦片斗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各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改进方案不断碰壁失败。

(3)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选择了革命的道路。

2.提出:

1905.8,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复原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1905.11,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说明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内容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复原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就是推翻满洲贵族封建专制统治,重建汉族人当权的政府。民族主义的提出,把反对清王朝统治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须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见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全部,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全部,由国民共享。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社会革命)

4.三民主义的理论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1912年,孙中山依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指导制定并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同等。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专制统治,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开场了保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他先后指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渐渐相识到,过去的方法行不通了,为救国必需寻求新途径、新力气。

5.评价

性质:“三民主义”是比拟完好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主动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在思想上到达了当时最高程度,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展。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见,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其局限性。这就确定了资产阶级不行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四、新文化运动

(一)历史背景

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开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政治:袁世凯北洋军阀实行封建的专制统治。

文化: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深化人心。

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干脆缘由)

(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1915――1919)新文化运动

文档评论(0)

178****4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