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本单元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

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

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教学目标:

1、运用典型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史料探究学习,通过史料实证和史料阐释,

认识儒学在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发展变化和深远影响,感悟宋代学者承担着时代责

任和使命为儒学复兴所做的努力,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所做的有意义的贡

献;

2、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具有的时代特色及形成原因;通

过宋元时期中外历史发展进程的比较分析,认识宋元科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做

的贡献,认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纪和平发展的重要动

力;了解辽夏金元少数民族文字的构字特征,认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时代

特征。

本课教学重点:

儒学复兴。

本课教学难点:

认识辽宋夏金元文化特点和历史地位。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具有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自主

探究意识。在对儒学复兴的学习和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特别是需要教师运用辩

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和认识论指导学生对程朱理学的宇宙观、人伦观和认识论加以

理解和评价。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时代跨度大,内容多,通过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思想、文学、艺

术、科技和少数民族文字,引导学生认识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是中华文明乃至世

界文明中的绚丽瑰宝,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影响深远,进而认识中国文化博

大精深,异彩纷呈,多元一体的特点,认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

进步和世纪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学习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助于继承和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新教学设计:将本课四个子目的题目即儒学复兴、文学与艺术、科技、少

数民族文字提炼升华出主题旨意作为该子目的副标题,分别展示为:“文化传承

的责任担当、文艺发展的奇彩绽放、文明交流的基石奠定、文字创造的根系融合”

四个环节,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认识辽宋夏金元文化的主要特点、

认识这一时期的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深远影响,认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

绚丽多彩的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儒学复兴——文化传承的责任担当

第一环节:史料探究学习

材料:儒家传统中没有像佛学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自南朝到韩愈,

儒学反佛多从社会效用、现实利害立论,进行外在的批判,真能入室操戈,吸收

改造释道哲理,进行内在批判的,则要等到宋明理学了。宋明理学这种吸收、改

造和批判主要表现在:它以释道的宇宙论、认识论的理论成果为领域和材料,再

建孔孟传统。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

史论》

问题:结合课本知识和上述材料,儒学面临的困境是什么?如何走出困境?

学生根据材料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1、复兴之因

(1)儒家学说日益僵化;

(2)“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3)稳定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4)宋朝学者的使命与责任。

2、复兴之理

史料探究学习1:什么是“理”?

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

亦无天地,无人无物。

——《朱子语

类》

材料二:天下只有一个理,在天为命,在义(社会)为理,在人为性,主于

身为心。其实一也。

——《河南程氏遗

书》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

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接此理之流行,无

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文档评论(0)

152****7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学教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