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慎的“不幸”与中国文化的“幸运”.doc

论杨慎的“不幸”与中国文化的“幸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杨慎的“不幸”与中国文化的“幸运”

关键词:“大礼议”纷争;被逐罪臣;杰出文化人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这样说过:“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司马迁本人也属于这种情况,因悲愤而写出了伟大的《史记》。在历史上,因为个人的不幸際遇而产生伟大作品的事例很多。也可以说,正是因为他们个人的不幸而促成了中国文化的“大幸”。杨慎就是这样的例子:他个人虽遭不幸,但对中国文化尤其是西南地方文化来说则是一种“幸运”。

一、“大礼议”纷争的“罪臣”

明代的杨慎(1488—1559)是出生在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的著名历史人物。

杨慎之所以能成为“杨状元”,必然是喜读书善读书,这与他的家景非常好分不开。杨慎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非常好学,又聪慧过人,属于“早慧”一类。据记载,杨慎7岁时,他母亲就教他读唐诗,读绝句。他不仅喜读且常能背诵,11岁时,就会写近体诗;12岁时拟作《吊古战场文》,有“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之句。他的叔父看后,极为赞赏,又让他拟作《过秦论》;其祖父读了之后,喜不自禁地说:“吾家贾谊也。”[2]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在24岁时状元及第,官拜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看起来,他仕途一片光明;其实他后来的政治生涯却是非常艰辛。《明史·杨慎列传》记载说:

(正德)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杨)慎抗疏切谏。寻移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榼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帝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帝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3]

按《明史·杨慎列传》的说法,杨慎是为人正直,不畏权势的知识分子。他看到明武宗朱厚照不理朝政,喜欢到处游玩,便不避斧钺,敢于犯颜直谏。正德十二年(1517年),杨慎呈上《丁丑封事》的奏章,批评朱厚照“轻举妄动,非事而游”,谏言他停止这样荒唐的行为。为此,杨慎还写了《丁丑九日》《定州书事》等诗,予以讽喻。可是朱厚照根本不理睬,依旧不理朝政,我行我素。

正德十六年(1521年),朱厚照终于死了。因为朱厚照无子,张皇后与首辅大臣、杨慎父亲杨廷和商议,由朱厚照的堂弟,当时年仅15岁的朱厚熜继位。朱厚熜即位后,授杨慎为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朱厚熜就是明世宗,其年号为嘉靖。

杨慎利用给朱厚熜讲书的机会,经常联系当时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如他特地选出《尚书》里《金作赎刑》这一章,对朱厚熜讲道:“圣人赎刑之制,用于小过者,冀民自新之意;若大奸元恶,无可赎之理。”朱厚熜不喜欢接受这样的教育,常常借故停止杨慎讲书。

杨慎虽然胸怀壮志,力图以其学识、才华而报国,但是在当时却非常难以施展其政治才能。最不幸的是,杨慎还陷入了内阁的“大礼议”纷争。原来朱厚熜是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登上皇帝宝座的,以首辅大臣杨廷和为代表的内阁,要求他按照汉哀帝、宋英宗预立为储君的皇统继承规则,承认朱厚照之父孝宗朱祐樘是“皇考”,享祀太庙;而朱厚熜的生父兴献王只能称“本生父”或“皇叔父”。朱厚熜虽然只有15岁,在朝廷中枢也还没有自己的势力,但并不惧内阁,在即位后的第六天,就完全不理睬内阁已产生的议定,下诏令群臣按皇帝的尊号和祀礼议定兴献王为“皇考”。这样,如何对待皇统与家系,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就产生了非常大的争议。过去没有掌权的张璁、桂萼等人,迎合上意,主张在宪宗与武宗之间,加入兴献王朱祐杬为“睿宗”,与孝宗并列。杨廷和坚决反对,许多大臣附和杨廷和。内阁争执不停,朱厚熜坚决不妥协,杨廷和被迫辞去官职;杨慎上书表示不愿与张、桂等“无耻小人”同列共事。朱厚熜对此非常生气,遂正式下诏改称兴献王为恭穆皇帝。杨慎“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朱厚熜在震怒之下,“命执首八人下诏狱”。性格耿直的杨慎又召集同年进士二百多人,说“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率领他们列宫大哭,抗议非法逮捕朝臣。“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杨慎于嘉靖三年(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