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故都的秋》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8月

教学目标

1.学习从“题眼、文眼、心眼”三个角度赏析文章

2.感知文章所蕴含的民族审美心理及“慢三”韵律节奏。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赏析文章文眼——清、静、悲凉。

教学难点:

感知文章以清疏、闲静、悲凉为美的民族审美心理。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提问:哪一幅图更符合郁达夫笔下的秋?(整体感知))

二、任务一:赏析题眼

提问:如果把“故都的秋”换成“古都的秋”,你觉得可以吗?说说理由

三、任务二:赏析文眼

(一)寻找文眼

提示:能够统领作者情感或者提示文章中心的词句,叫文眼。

(二)“清”“静”“悲凉”在文章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呢?请同学们梳理文中的意象。

1.清疏之感

(1)清:冷色调的意象

引入:“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提问:为什么是“淡红者最下,蓝色或白色者为佳?”

延伸:刘熙《释名》:青也。去浊远秽,色如青也。

古文人对“清”的追求:

1.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

2.伏清白以死直兮。(《楚辞·离骚》)

3.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

小结:有意采用一系列如碧绿、青色、蓝色、白色等表冷色调的词,营造一种清幽、冷寂之感,而非红色带来的浓艳、热烈、喜庆之感。

(2)疏:

引入:《湖心亭看雪》(清·张岱)中有这样几句描绘:“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对应《故都的秋》,如:“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小结:郁达夫在这篇文章中共写到了三十多处“一”,多表示人事景物的“少”,营造“疏朗、空阔”的意境。

延伸: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有言:画山水不用稿,疏朗秀润,得古人意。原来在作画中也同样讲究留白、追求“疏朗”,这种审美不惟传统文人所有。

2.悲凉之美

提问:除以上意象给人一种清疏之感外,同学们还有哪些感触特别深的意象?

分析:

落蕊:曾点缀枝头的槐蕊,在一夜的秋风后铺得满地,迎来生命的终结;尤其经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是一丝丝扫帚的丝纹,似乎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秋蝉:它的生命不过短短几月,由夏至秋,所以秋蝉的叫声常有悲凉意味。孟浩然有诗写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何况是“衰弱的残声”,它吹响了秋的凄切,也唱响了生命将终的挽歌。

小结:直面生命的衰败,思考生命的周期,引起悲凉的感受,也是一种美,是一种深沉之美啊!

延伸: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自为墓志铭》张岱)

3.闲静之味

提问:故都的秋,特别的清、静,悲凉,同学们还有什么地方特别想跟大家分享的吗?

赏读:典型语段3感知“悠闲、宁静”的秋味。

四、任务三:赏析心眼

提问:郁达夫笔下秋的意象或清疏、或闲静、或悲凉,那么郁达夫对这些意象是哀伤,还是喜悦呢?

对应《故都的秋》: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延伸小结:《故都的秋》调动了郁达夫深厚的旧学的文学修养,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传统的现代表达。

五、“闲”趣:“慢三”

朗读感知: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小结:“小排比”,舒缓的节奏,营造悠闲之境。

六、课堂小结

散文赏析:析题眼,抓住“意象”赏文眼,明心眼。

七、作业布置

阅读《故都的秋》第一节,抓住思想内容或语言表达方面,你最有感触的一点,写一篇评论文章。

要求:观点鲜明,有新意;能结合文本内容展开简要分析;字数不少于500字;语言准确、简明,表达清晰。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