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视角下的权力实践:21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社会学解析.pdfVIP

关系视角下的权力实践:21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社会学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作者:王列军

题记

权力关系本身并不是什么坏的、人们应该从中解放出来的东西……问题并不在于试图在一种

完全透明的实践中消解它们,而在于将法制、管理技术以及在伦理学、气质、自我的实践中

赋予自我,这些东西将使这些权力实践得以在最低限度的支配下进行。-—福柯

序言

本文以一个奇怪的“春节晚会现象”作为分析的起点:对于春节联欢晚会,人们为什么“年年

骂来年年看”甚至“边骂边看”?这是一个观众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春节晚会的问题春节晚会

是由国家电视台主办的一台综艺晚会,要回答这个问题显然避不开合法性和权力的分析.

本文采用了作为关系/事件的权力视角来分析春节晚会中的权力关系,这样一种视角不把权力

看成是强力、支配,也不是具有主体性的所有物,而是一种生产性的关系,一种连接关系的关

系。通过对“忆苦思甜”、“正反典型塑造、“神圣形象和象征塑造”等春节晚会常用权

力技术的分析发现,这些权力技术是通过叙事归因、话语对象扩展、示范、模仿仪式等机制

来实现权力关系运作的。叙事归因和话语对象扩展都属于话语技术,叙事归因是把个人事件

归属于群体力量的一种权力关系运作和散布机制,话语对象扩展是把个人事件通过相似性推

广至群体的一种权力关系运作和散布机制;主要体现在“正面典型塑造上的示范机制是一种

以个人行为影响大众行为的权力关系运作机制;模仿仪式是一种以仪式操演(模仿、接触)

的方式把各个局部场景联系起来,建立一种超越互动仪式链的特殊时空的权力关系运作机制。

进一步,本文发现这三种在中国社会早有的权力技术在春节晚会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忆苦思

甜”技术重心偏向“思甜,“正反典型塑造”偏向于“正面形象及其教化作用”,两者都具有

一种整合而非分化的力量。但同时这两种权力技术的理论(意识形态)逻辑往往与人们的实践

(日常生活)逻辑相悖,因此“遭骂”就不足为怪了,而且观众都是从自身处境出发解读晚会

节目的,而各人的社会处境千差万别,这就造成了“骂声一片”。但我们发现春节晚偶尔会出

现一类特殊的节目即“春节晚会的自我解嘲”,是对春节晚会常用的权力技术本身的嘲讽,而

这些节目在实践消解权力技术的同时,本身又成为了一种权力技术,以不可见的权力吸引和

消耗了对春节晚会的反对力量,从而给春节晚会装上了一个“安全阀”。因此春节晚会

又具有一种自我调节能力,而非我们想象的铁板一块,媒介沟通在这方面起了较大作用。“神

圣形象和象征的塑造这种权力技术通过符号和象征构建了一个超越日常互动的特殊时空,创

造了一个民族国家的认同空间,观众在这里获得了他们所需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外春节晚

会以传统节日春节作为进入民间的接合点也使它获得了某种基础合法性。正是春节晚会

本身的复杂性和观众的解读方式促成了观众“边骂边看的春节晚会现象,而春节晚会也在“挨

骂”中延续了下来。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第一章导论

一、一个奇怪的现象:边骂边看自1983年算起至今,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连续举办

了21年了,期待“春晚”、收看“春晚、谈论“春晚”,在这20多年里逐渐形成了中国社会

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按央视[2]自己的说法是“看晚会”已经与“放鞭炮”、“包饺子”并

列成为了中国人过年的三大民俗。80年代中后期是春节晚会[3]的鼎盛时期,不仅国内盛况

空前,而且春节晚会也成了海外华人的精神大餐,一时“春节联欢晚会”几乎成了春节的代

名词[4];90年代以来,春节联欢晚会的影响力明显下降,而且社会上骂声不断,但同时人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们“年年骂来年年看”而且是“边骂边看”,而晚会也是“年年挨骂年年办。从1994年开始,

央视调查中心每年都对春节晚会做收视率调查。对春节晚会所做的收视率调查其实有两种,一

种是家庭到达率,另一种是个人到达率[5],后者才是严格的意义上的收视率,前者显然要比

后者高得多,央视一般公布的是前者。表1。1是历年这两种收视率的统计。一般来说,

个人到达率更能真实反映人们对这个节目的忠诚度。我们可以看出,从1994年到2002年的

个人到达率一直相对稳定,总体在40%-60%之间,而且与同期同类节目相比,春节联欢晚

会收视率遥遥领先(参见附表一:1994-2002年度中央电视台文艺类节目收视率排行榜),甚

至是连世界上任何一档节目都难以比拟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个现象,人们对春节

晚会的责难一直没有断过,特别是90年代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53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