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docx

初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5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案例与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5课。《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本课共三个子目,即:“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瓜分中国狂潮”,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及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此后,实业救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各种救亡图存的抗争活动迅速高涨,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甲午中日战争无疑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养成了查找、搜集资料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参与意识强,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较弱,理性的思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不足。教师要从感性知识入手,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分析史料,将对战争前因后果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从史出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如何以史为鉴,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中日关系也是本课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三、教学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三国干涉还辽和“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等基本史实。通过研读教材和史料,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我国民族危机加剧、“瓜分”中国狂潮之间的关系;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基于以上分析,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甲午大海战》主题曲《深蓝》

师:刚刚我们欣赏的是电影《甲午大海战》主题曲《深蓝》,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身穿白色军服的海军士兵,举着英国国旗。这张战争发生在125年前,也叫“日清战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世界的狂潮》。

设计意图:视频和歌曲导入有助于烘托课堂气氛,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为整节课做好感情铺垫。

【讲授新课】

(一)国力较量——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教师讲述:125年前的这场战争也叫日清战争,爆发于1894年,19世纪末。我们先来关注一下19世纪中期,中日双方的大门都被西方列强的大炮打开了,具体事件是指什么?

生:鸦片战争爆发,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美国入侵日本,签订日本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师:此时的中日两国境遇何等相似!闭关锁国政策没有一劳永逸,一个有海却没有海权意识的国家是注定要挨打的!面对民族危机,中日两国是如何挽救危机的呢?

生: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引入新课学习,同时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李鸿章1874年上书:“请求军实,造就人才。”洋务派建造新式学堂。(展示福州船政学堂的照片)在这张照片中,我们暂且先记住这样几个少年的名字: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邓世昌。我们比较熟悉的是邓世昌。教师指出照片中邓世昌所在位置。清政府选派留学生赴英国学习。展示图片:1878年,中国第一批赴英留学生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师生合影。曾经长袍马褂拖着长辫子的少年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展示林泰曾和刘步蟾的照片)

生:很帅气;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完全西方化了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照片的对比,让学生回忆洋务运动时期培养新式人才,选派留学生的史实,同时通过服饰的变化,让学生感知到刘步蟾,林泰曾等人所在的北洋舰队是当时最接近西方的一支近代化海军。

师:19世纪八十年代,清政府通过向英国、德国购买军舰,到1888年北洋水师共有军舰25艘,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八。据当时日本人参观这些军舰留下来这样的日记。

材料:巡视舰内上下各处,巨炮四门,直径一尺,长二十五尺,为我国所未有,士兵们都能操英语一一作以说明,此外海军乐队奏乐,而乐谱皆是英国式的。舰内之清洁,绝不次于欧美诸国舰队。

——1891年《尾崎三良日记》

教师设问:北洋海军如此强大,日本为什么还要侵略,还敢侵略中国?

出示材料:李鸿章: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御外之意,不过守疆土,保和局而已。

明治天皇:日本乃万国之本,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