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尔顿的解构思想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伊格尔顿的解构思想研究

伊格尔顿被誉为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文化理论家,他对文学、美学等领域所做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但笔者认为,他更是一个具有深刻解构思想的时代斗士。在伊格尔顿的思想历程中一直贯穿着一条主脉——解构思想,从文学领域的文学本质、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到文化领域的文化概念、文化批评以及文化理论,在每一个层面中他都延续着解构——坚守——建构——再解构的思路。

也许正是这种解构思想的支撑,才使得伊格尔顿理论充满了创新与生命力,也使得他永远站在时代的前沿参与各种对话。伊格尔顿的解构思想表现在一种全然开放式的姿态,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消解权威、消解绝对;表现在对等级制度、二元对立的颠覆与超越;同时体现在他的平民意识、民主思想中。

伊格尔顿的解构思想绝非只包含批判、破除的成分,他还具有较高层次的重构意识,另外对解构主义空洞性、虚伪性的解构则是伊格尔顿解构思想的升华。伊格尔顿虽然从没有明确地称自己是解构主义者,但是他的思想却处处体现了解构的实质,他的解构体现在具体的批评和实践中。

本文的主干分为八章,分别讨论了伊格尔顿的解构思想是如何融化在具体理论和批评实践中的。第一章:文学的“本质”。

伊格尔顿在《文学理论引论》这部著作中曾明确提出“文学没有本质”、“文学的本质不存在”,他分别从本体论和功能论两个角度消解了文学的本质。但是伊格尔顿对文学本质的解构,并不等于他完全远离文学,也不代表他要解除文学能指与所指之间稳定的关系,更不意味着他将文学理解成一种能指的自由嬉戏、一种形式的狂欢。

伊格尔顿所解构的只是隐藏在这个概念下的本质主义和一元论,消解不是目的,紧接着他又给出了文学的另一种界定——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他认为,一方面文学文本生产过程中包含着复杂的意识形态关系,因此文学文本必然有意识形态性,另一方面文学文本也可能通过揭示、表达复杂的意识形态关系而富有了意识形态价值。

因此这是一种更开放、更动态的界定,这也启发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次来剖析文学。第二章:文学的形式。

伊格尔顿的“内在形式观”解构了传统文学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对孰为第一性、孰为第二性的硬性规定作出了摒弃。这一解构的对象既包括内容压倒形式的庸俗社会学,又包括形式压倒内容的形式主义文论。

事实上,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总是相融相济的,正所谓“文质彬彬”、“文犹质也,质犹文也”。伊格尔顿的深刻性还在于,他一方面承认了文学形式的自律性,另一方面又向我们展示了文学形式是如何表达意识形态这一内容层面的,从文学形式出发来研究文学的社会意义,这种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例如国内学者的“形式社会学”、“形式美学”等等理论都很好地继承和延续了这一重要思想。第三章:从反映论、创作论走向生产论。

文学反映论习惯从静止的文学文本出发,坚持以作者、作品为中心来考察文本与社会的关系,因此它的机械性、片面性、静观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传统的创作论主要是强调创作主体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决定性地位,强调作家的个人才能在创作中的重要性和神秘性,因此它的唯心主义立场也是不科学的。

生产论的提出则解构了这种静止性和神秘性。虽然文学生产论不是伊格尔顿的首创,但是伊格尔顿却在一系列的比较、评定和范畴的重新界定中赋予了这一思想以新的内容和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他的六个范畴说更是揭示出了文学生产的过程性特征以及存在与意识、基础与上层建筑、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普遍联系。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学作为一种产品、商品的性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伊格尔顿全新的文学生产论则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资源。第四章:纯文学批评。

我们知道在整个西方哲学世界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心、理念情结,这种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也深深影响了文学批评领域。综观整个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它所遵循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追求文学中心、本体、本源的传统模式,也就是纯文学批评。

各个批评流派各自追逐文学的永恒特征和普遍规律,可以说二十世纪就是文学划定边界寻求本体的世纪。伊格尔顿基于他的政治批评立场对这些纯文学批评流派实施了一项伟大的“解构工程”。

正如他自己所说,纯文学批评就像一枚枚的钉子,很容易一钉子钉死,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挖出这些所谓不变的、固定的钉子。纯文学批评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形式主义,这一批评倾向割裂了作品与社会、作家、读者、历史的联系,把批评的焦点集中在文学的内部、形式中,这一模式导致了文学研究方法越来越单一、狭隘,因此也严重阻碍了文学批评的进程。

解构纯文学批评,走向文学文化批评是伊格尔顿带给我们的新启示。文学文化批评是坚持以文学为基础,从文学出发,汲取了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批评方法于一身并最终指向文学的批评模式,精神分析法和女权主义则是这种方法的最初尝试。

伊格尔顿所坚持的从文学批评走向文学文化批评的道路既实现了对纯文学批评的解

文档评论(0)

138****55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