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夕阳参考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厝夕阳

闽侯一中阮久平

闽侯竹岐南洋地处闽浙丘陵山间盆地,发展滞后,保存了众多的清代木结构古民居。近年来,随着振兴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村民建房积极性空前高涨。有特色的古民居破败消亡加速。笔者致力于调查南洋村落古民居的分布与建筑结构。深入分析比较,发现位于珠山山麓的林氏祖厝在空间布局上明显有别于其他各姓祖厝,最有特色的空间设计,充分展示林氏先祖在建筑布局方面技高一筹。

一、南洋民居建筑的三次大浪潮

各姓始祖初进南阳(南洋始称)故地,先后有别;结庐开端,规模有限;人丁单薄,宅地不多……。由于史料缺乏,口传失忆,无从考证南洋由蛮荒变村落的初始变迁。但可以肯定的是各姓始祖择地垦荒,战胜自然付出了无限的艰辛和智慧。南阳先祖初宅而居,是过渡性质的,只求挡风遮雨,安身立命,谈不上成规模建筑民居。

南洋古民居建筑的第一次浪潮已到了清朝中后期,集中在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清代康雍乾盛世及之后一段时间,社会稳定,农业发展,粮食丰足;山高林密,杉木高大易取。各姓先人拆除了过渡安身的落后初宅,集中精力建筑厅堂和两边厢房。木结构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建筑遗作,也是南洋目前存留最古老的建筑体。木工匠心独运是这一时期建筑的技术保证。许多木工世家抓住这一次建筑浪潮发展壮大,架屋雕花等木料工艺日益精进,为后人留下许多叹为观止的木房古民居,只可惜当年能工巧匠没有文字记录而无法青史留名。受木质材料和加工技术的限制,这一时期古民居架构出奇地一致,高度一般是低两层,楼下较高而楼上只是楼下半层稍高点。楼下主要是家庭厨房和家禽归巢处。楼上低矮,光线差,常用玻璃瓦采光,住人和储粮。

这时期建筑对厅堂和院落特别用心,各姓祖厝一般采用三级进阶式格局,以示人往高处走,期待着家族后浪推前浪。厅堂布局在最高处,只是单层结构,突显高大宽敞,保持屋脊居全宅最高。院落前方低阶处建围墙,但不会阻挡厅堂远望视野,侧前方留有主出入口。农村常说这是“六扇五”建筑结构。

南洋古民居建筑的第二次大浪潮是在民国后期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这时期村里各家以多生小孩为荣,人口膨胀,房源不足,家家忧心;杉木砍伐殆尽,上好木料已是一树难求,给家族留盼希望的风水树也多是难用之材。先民建筑智慧因时而变,改用夯土筑墙,充分展示了这次建筑浪潮夯土建房的特色。在这次建房浪潮中,各家族集中精力扩展祖宅,夯土建筑住院、横厝等外延性附属建筑,成为这一次建房浪潮的主体。由于建筑材料的改变,可以建筑更高的楼屋,多见两层,少数可达三层,楼上层高明显增长。许多祖厝经过这时期的加建扩建,院落式的祖宅完全成型保留至今。村里独栋式的夯土建筑,多是被称为“四扇三”的建筑结构。夯土建筑外墙为防风雨侵蚀,一般是以泥草混合的灰色泥浆粉刷,很容易就辨识分期。

第三次建筑浪潮发起于改革开放后,兴盛于新世纪,现在进入高峰期。这一时期为代表的是砖混结构建筑。建筑主体是砌砖为墙,水泥粉刷,铝合金门窗,玻璃透视等新材料广泛使用。由于建筑材料坚固耐用,建筑高度常见三层半或四层半。

这次建筑浪潮中,村民们尽力排除前两次集中建房的困惑,因为族人群居可以相互帮助支持,但更多时候小事小吵、大事大闹,邻里纠纷时有发生。建房新浪潮中,砖房建筑基本贯彻家庭独立成楼的新思路。至今方兴未艾的第三次浪潮出现许多美观大气的建筑,但算不得古民居了。

二、同时期的古民居具有同质性的特征

南洋古民居主要指清代中后期第一次和新中国成立前后第二次建筑浪潮中建成并保留至今的民居古宅。笔者详细查勘南洋大部分古民居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技术等,发现同时期建筑具有高度相似的同质性、同构性特征。

同质性突出表现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如第一次浪潮建材以杉木为主的,杉木大柱子,杉木板条,杉木隔板等,各姓祖厝最古老的厅堂建筑无不与杉木建材为伍。高门槛是同质性特征另一表现。只要是厅堂及邻近厢房都有高门槛。木结构空格处镶嵌雕花木板是同质性又一表现。不同家族经济状况不同,木雕花镶嵌数量、面积不同,但必定都有,至少厅堂上方正面处要镶嵌雕花木板,装饰门面。到第二次浪潮中建成的住院、横厝等,高门槛和木雕花镶嵌的特征就消失了。

南洋古民居还表现出同构性特征,集中体现在空间布局上。第一次浪潮中建成的厅堂居中轴,两边对称布局着官房,斗房,撇子等,并且厅堂都是单层高空间的,两边厢房都是一层半式的,连斗房的上行楼梯位置都一样。由于古民居建筑的同质性和同构性特征表现明显,通过同质性归类法就很自然地得出南洋古民居建筑历经三次大浪潮的结论。

三、林氏祖厝空间布局的特色

林氏祖厝是指南洋珠山初始祖厝,位于阮氏祖厝的西侧,以沟为界,坐西北朝东南,号称“九牧拾德堂”。林氏祖厝与其它各姓祖厝的同质性特征也表现突出:第一次大浪潮中建成木结构建筑,第二次大浪潮中建成的夯土建筑,没有表现出任何特别的差异。但是,林氏祖厝在空间设计上与众不同,成为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