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试卷.docx

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试卷.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雨后的彩虹

树荫下的光斑

池水看起来“浅”

树在水中的倒影

【答案】D

【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①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③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④了解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由于不同色光折射程度不同,所以把白光折射分成各种色光。彩虹就属于色散现象。

解答:A、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树荫下的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池水变浅,是由于从池底反射出的光由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树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同时还考查了光的色散,知道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大于20cm

等于10cm

小于10cm

在10cm与20cm之间

【答案】C

B.该物质可能是水【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小于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判断出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选出正确的选项。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满足u<f=10cm,所以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是小于10cm

B.

该物质可能是水

故选:C。

【点睛】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A.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对下列图象中的物理信息描述错误的是(

A.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C.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D.

C.

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D.

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度-52.3℃)可以使用水银温度计

【解析】分析:要看清图像中的横坐标、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再根据图像形状反映的物理规律,结合选项中物理量的含义,可解答此题。

B、根据图像,当质量为10克时,体积为10立方厘米,根据

B、根据图像,当质量为10克时,体积为10立方厘米,根据

,该物质可能是水,故B

正确;

C、根据图像,路程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没有变化,说明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C正确;

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而水银的凝固点为-38.3℃,没等到测出当地气温,里面的水银已经凝固了,无法使用。此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图像法是反映物理量之间规律和关系的常用方法,还要明确物理量的真正含义。

端午节,妈妈蒸制粽子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物理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蒸粽子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粽子香味扑面而来,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蒸粽子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B

【解析】分析:(1)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液化是形成“白气”的原因;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就是扩散现象;

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热传递、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答:A、蒸粽子时,锅里不断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说法错误;

B、粽子香味扑面而来,闻到阵阵香气,这是扩散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说法正确;C、当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说法错误;

D、蒸粽子主要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说法错误。故选:B。

【点睛】考查了与热学有关的几个基本的知识点,注意了与实际例子的联系,重点是分子动理论,难点是“白气”的形成。

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8m/s

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答案】A

【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时需要介质。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

解答: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朗读时是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

观众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故C错误;

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

文档评论(0)

dqy11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海滋实业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DL1JF2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